汉中文化网—最具文化品位的汉上网络家园
站内搜索:
您当前所在位置: 汉中文化网 > 专题>汉风文化
难以割舍是乡情 ——师国华散文《渐行渐远的家乡》赏读
作者: admin
发布时间: 2019-01-12 14:34:39

 

想哭,就想哭!一篇文章里只要写到母亲,我读着就会眼眶湿润,便会想起自己的母亲。

往往乡愁是从牵挂母亲开始的。刚刚离世的台湾著名大诗人余光中先生因一首《乡愁》,让我记住了那个精瘦的老人,还有小小的邮票、窄窄的海峡和大陆母亲。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母亲在那头 //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呀/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这首诗,唤醒了多少游子的乡愁啊!师国华的家乡渐行渐远,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却越来越浓,因为那片故土上有自己亲爱的母亲。

作者是随母亲下放去“叶家堡”的。因母亲是城里人,不会做农村的土活,后来就遇到了好人“新新婆”。新婆是由新妈长成的,她教会了妈妈许多农活和农家女子应会的巧手艺。还接济作者家的生活,因此新新婆是值得感念的:“新新婆于我们家有恩。我们家全是男娃嘴多,粮食便不够吃;……每年都有一段接不上茬的日子,新新婆总是接济我们,……新新婆与我母亲相处得最好,教她做农活,教她用当地的野菜做饭省粮,带她学会好多农村的事情。”这是一种别样的乡愁,是多么值得珍惜的记忆啊!感念每一个在困境中给予自己帮助和温暖的人,所以“新新婆逝世的当晚,已经住在县城的老母亲专门给我打电话叮嘱,说,娃呀,你可是吃过新新婆粮食的,能抽时间就回来一趟吧”。自己为生计奔波在外,母亲没有忘记自己的恩人,她也要儿女不能忘怀自己的恩人,我赶回去长跪不起,只有以泪洗面来报答和感谢新新婆了。思乡,会想起那山那水那个场院。

作者在《渐行渐远的家乡》一文中,有意把自己的《乡愁》分成四节来写,其用意很清晰,就是要把自己在农村的生活片段播放成电影,一幕一幕来看。首先是写自己家下放农村的所见所闻,接下来就写了孩提时那些放浪兴趣之事。渠塘捕鱼捉鳖那种天真快活让作者不能忘怀:“鱼的种类并不单调,鲫鱼最多,大点的有草鱼、鲢鱼和土话叫做乌棒的蛇鱼,小点的还有黄刺骨、白条,再就是青蛙、黄鳝,记得还有田螺、蚌的贝壳类生物。在那个日子普遍拮据的时代,钓鱼就成了小孩们的一大乐趣,也是帮助家庭改善伙食的一个渠道。不管钓上来什么,大家都是喜气洋洋。”尤其写二哥钓上鳖来,一家人清蒸大餐,更有一番朴素情趣美味在其中。如今化肥污染、生态恶化,哪里还有一潭清水任鳖鱼游呢?所以他就任性大段的写了分享鳖的往事,这该是多么美好的记忆啊!还有就是一村娃娃跳进淤泥塘中大扑腾,更让人想起来好笑。那时农村的孩子们有什么可玩的呢,肚子都填不饱还考虑什么精神享受呀,就一塘死水,几条鱼儿,这却正是孩儿们的天堂。第二节写了大场院和压水井,这是一村人的生计场,也是农人们集聚的地方:“生产队的粮食都要集中在大场脱粒、晾晒,这里就成为全队储存、开会、议事的地方。收获的季节这里忙碌而热闹,农闲时这里也不冷清,操劳了一季的乡亲们会凑在一起闲聊,女人们带了手上能做的活计到这里,娃娃们也跑到这里疯闹、戏耍……”后来大场被村人刮分成庄基修房占用,就连那口井也被各家各户打在房前屋后灶头灶脑的压水井所替代,于是“人集”作鸟散随之冷落。第三节就专写了“新新婆”及与“我家”的故往。很是抓心的一段描述,让人记住了人的好,也成了自己祖上传下来的美德和家训:助人以德。最后作者还写到了过去农村的渐变和如今美好的现状以及忧思。整篇思之深、爱之切跃然纸上,令人感动!宋•周敦颐《通书•文辞》曰:“文所以载道也”。从国华文中不难读出中国农村原生态的美好之景,也不难看出城市化进程中农村颓废和精神层面的弱化之象。青年人都外出了,没有活力,就缺乏生机,自然就会日益凋敝。如此情状,乡愁何以承续,又能去哪里找寻?!时代在演进,农村需要更新,但不可肆意侵淫那一方沃土,要将有文化沉积的地名、方言、墙垣、井台、大树、庭院、姓氏排行、家风家训、村规族章悉数保护下来,使我们乃及后辈都能有一块寄托灵魂的净土:“我的家乡在秦岭巴山之间汉中盆地里一个叫做“叶家堡”的村子,它的周围还有南庄、西垣、熊巷、李庄和花古。说是堡,已经完全没有了堡的样子,仅仅剩下干涸且大半将被逐渐填平的护城河构架。……这个平原上的村庄居然有残缺的城门楼和城墙的遗址,还有环绕一圈的护城河。护城河的水源是灌溉庄稼之后的退水,还有就是蓄积的雨水了。也有几户住在护城河边上。叶家堡那时只剩了个北门,城墙遗址还在,再加上城墙边、水边的一些树与时绿时黄的田野相匹配,风景指数也是蛮高的”。随着城市水泥森林的狂热推进,残垣断壁的“叶家堡”如今已面目全非,无不令人心痛啊!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呼唤乡愁,记住乡愁,传承乡愁,扼住渐行渐远的家乡那一塘水,一棵树,记住那一些人………岂不是我辈之责任吗?(来源《汉风》第20期)

 

 

 


【打印此页】
汉中文化网 www.hzwhwang.com 版权所有    陕ICP备16010438号-1    网站编辑E-mail:bianji@hzwhwang.com    QQ:3477833007
陕公网安备 61070202000287号 号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文域名: 汉中文化.com  
汉中市互联网违法和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16-2226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