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将平静的水面比喻为镜子,最著名的是南宋理学家朱熹《观书有感》的诗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
共徘徊。”既然是镜子,就有鉴察功能。唐代诗人崔颢的比喻更加直接,有诗题曰《澄水如鉴》。汉中城里有两池水闻
名遐迩,一曰饮马池,一曰莲花池。这两池碧水如两面镜子,映照了中国历史上两个著名王朝兴盛与衰亡。
饮马池位于汉中古城东南隅,又称东湖,数亩方塘,低矮的围墙圈着,一池静水毫无涟漪,偶有个把垂钓者静坐池
边,未见钓着什么像样的鱼,或许钓的是心情。旧时汉中建筑低矮,城外东关净明寺内高十一层的东塔之影能投射到饮
马池中,所以曾有“汉中八景”之一的“东塔西影”之说。
现今东塔西影不再,且无法复制。而令人称道的是这小小的饮马池却见证了大汉王朝的发祥。当流氓气颇浓的刘邦遇到
比他残暴、更有力、更不讲信用的项羽时,只好把到嘴的肥肉、到手的财宝、到怀的美女全部交了出来,无奈地听从项
羽的分封,极不情愿带着自己的队伍到了汉中。刘邦饮马这一汪小水池时,无奈的心情可想而知。为了宽慰刘邦,稳定
军心,萧何说道“语曰天汉,其称甚美”。汉中是刘邦的福地,他由此起家,成就两汉四百年基业。饮马池并不高大的
门楹有一联曰:“神龙能作苍生雨,饮马长怀赤帝风。”这“赤帝”二字是对曾经在芒砀山中斩白蛇的刘邦的神化。
汉中城中心的莲花池是明瑞王府花园。明瑞王朱常浩是万历皇帝朱翊钧第五子,万历二十九年(1601) 封瑞王,建藩汉中,同年开始修建瑞王府,历时二十六年建成。鼎盛之时的瑞王府占地约汉中城四分之一,其宏伟、豪华、壮观程度远非今天谷俊山所谓的“将军府”所能比拟。然而如此王府,朱常浩并没能享受多久,便轰然倾颓,成了衰草瓦砾场。据清初诗人王士祯的《蜀道驿程记》记载:“汉中府有故明瑞王宫。王,神宗子,天启中与福、惠二王同就国。李自成入秦,王走重庆。张献忠陷重庆,遇害。今瓦砾满目,惟存后殿一区,改兴元书院。又观所谓‘西园’者,有亭榭四、五,桂花渐落,紫荆数树方作花,凄艳动人。有羝羊伏草中,惊人而起。”瑞王朱常洛在重庆死的非常难看。据拜鹃山人的《见闻实录》记载:顺治元年(1644)六月戊寅,张献忠攻陷重庆活捉朱常洛,准备对其实施剐刑。突然天空雷声大作。张献忠大叫道:“老天打雷示警,难道是令我不杀瑞王?我一定要剐了瑞王,看老天奈我何。”于是雷声停止,张献忠命人剐了朱常洛,并斩杀了他满门。不知朱常洛临死时是否有生于帝王家的喟叹。当他最初住进新修的瑞王府时,恐怕只有得意与自豪。
王士祯路经汉中看到倾颓的瑞王宫、破败的王府花园,想到惨死的瑞王一家,诗人联想到战国时雍门子周为孟尝君弹琴的典故,作《故宫曲》二首悲悼亡国丧家瑞王朱常洛。
《故宫曲》其一吟道:“湿萤几点粘修竹,昏黄月映苍烟绿。金床玉几不归来,空唱人间可哀曲。”当年繁花锦绣的王府花园,如今已成农家牧羊的乐园。诗人透过黄昏中的瑞王府中湿萤、修竹、昏月、绿草等凄凉的意象,哀叹曾经显赫大明皇胄瑞王的悲剧结局,此诗颇有《诗经》中的黍离之悲。
汉王刘邦,封于南郑,地处偏远、军力孱弱,兼听纳谏、从善如流,约法三章、善待百姓,励精图治、选贤任能,不拘一格、筑坛拜将,韩大将军、不负重托,明修暗度、平定三秦,决战垓下,四面楚歌、逼得霸王泣别虞姬,自刎乌江,威加海内、一统天下,“其兴也勃焉”。饮马池水或许曾经见证了当年刘邦君臣池边的聚会。
大明王朝、江山万里,世袭罔替、近三百载。自以为朱家天下、万年永固。皇室奢靡、搜尽天下财宝,享尽人间富贵。王公贵族,一家豪宅千间、百姓却无立锥之地。贪官污吏,刮尽百姓脂膏,家家香车宝马,户户金玉满堂,黎民百姓、流离失所,卖儿鬻女,饿殍遍野。李自成、张献忠之流登高一呼,百姓云集影从,明王朝大厦呼啦啦顷刻坍塌,崇祯皇帝自缢煤山。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凤子龙孙,性命难保,后悔生于帝王家。明王朝覆灭,“其亡也忽焉”。无言的莲花池大约映照了当年朱常洛仓皇逃离汉中时的狼狈相。
双池如鉴,映照兴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