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期•卷首语】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作者: admin
发布时间: 2018-02-28 17:34:47
古城汉中被秦岭巴山环绕,一抬头就能看见远处的高山和辽阔的汉江。每到清晨,太阳从山边冉冉升起的时候,那火红的朝霞、苍翠的青山和清澈的江水,会交织成一幅精美绝伦的图画。
一天,我在江边眺望远山,友人问道:“你喜欢山还是喜欢水?”我说:“山也喜欢,水也喜欢。”友人听了非常高兴,连声说:“是啊!乐山乐水是人生的境界!”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出自孔子。他以山水来形容仁者和智者,形象生动而又寓意深刻。
孔子意犹未尽,还进一步解释说:“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在这里,他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气质,与自然、山水和精神上的应和共鸣。注重的是自然与人,在道德襟怀之间内在的和谐。
山是仁慈的象征。拔地而起,穿云而立,负势竞上,巍峨挺拔,陡石横生,气度非凡。山之仁在于稳定。苍天把它放在哪里,它就在哪里终此一生。天天看云卷云舒,年年赏花开花落,却始终沉默无语,与世无争。山之仁在于平静。身高不言高,体厚不称厚;失意不失态,得意不忘形。居高临下,却不盛气凌人;冬去春来,总能波澜不惊。任凭狂风暴雨,我自岿然不动。山之仁在于宽容,它向万物张开双臂,欢迎一切生灵来此繁衍生命。山之仁还在于付出,不管是参天大树、名花小草和鸟兽昆虫,都来吸它的乳汁,获得它的庇护。人类也无情地开挖它那壮美的躯体,深掏出蕴藏的宝藏,它都忍辱负重,慷慨奉献。
水是智慧的象征。千百年来,为何百川能归海?正是因为水的智慧和灵性。每当崇山峻岭阻挡于前,溪流便立刻绕道而行。如此一来,越来越多的溪流得以汇聚。水是睿智的,它认准的目标,就是奔流到海,永不干涸。所以,它义无反顾地寻山谷而下,顺田野而饶,穿城市而过,奔江河而去,直到万川入海。水是团结的,任何一滴水,都微不足道;但当千滴水、万滴水、亿滴水汇聚在一起的时候,就具有了巨大的能量。水是纯洁的,有时候,也可能掺进泥沙、融进污垢;但用不了多久,它们就能自净自洁,让泥沙沉下,让污垢漂浮。水是善良的,它能够滋润和化解万物,而又与万物无争。水是勇敢的,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找到自己的路;而且越是遇到阻力和障碍,就越能释放更大的能量。在关键时刻,它们敢于从十米、百米高的悬崖上纵身一跳,粉身碎骨也无所畏惧,创造出世界上最精采的一种场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山有厚重,水有柔情。一个志存高远,一个日夜奔腾。山以执着挺拔表现力度,水以畅达柔顺显示智慧。山的逻辑意味着博大精深,水的流畅体现着迂回渗透。简洁是山的风格,张扬是水的个性。山是静止的书,读山,你能懂得什么是持之以恒;水是流动的书,读水,你会悟出什么是稍纵即逝。由此也可以判定,世界上最美妙的地方,不是车水马龙,霓虹闪烁,豪华都市;而是有山有水,山青水秀,山水交融。
“乐山”,是因为我崇尚山的道德和品格;“乐水’,是因为我喜欢水的智慧和作风。“乐”是一个起点,有“乐”,才有向往和追求,有“乐”,才有锤炼和修养。时代的发展,生活的富足,让我和山水有了更多的交流。我坚信:乐山水者,志向定会高远,人生绝对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