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文化网 hzwhwang.com 讯 10月30日,“打赢脱贫攻坚战 共圆全面小康梦”系列新闻发布会镇巴专场在汉中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镇巴县委副书记、县长叶稳太,镇巴县政协党组书记、县委宣传部部长王孝琴,副县长魏强介绍脱贫攻坚工作亮点,并回答记者提问。
镇巴是革命老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陕西省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贫困人口多、贫困区域广、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战打响后,镇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安排,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找准致贫原因,把握精准要求,下足绣花功夫,狠抓责任、工作、政策“三落实”,2014年以来累计实现63199人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31.5%下降至2019年的0.82%,12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今年2月正式退出了贫困县序列;2020年将脱贫1795人,目前正在按程序退出。全面脱贫,已经胜利在望;千年寻梦,圆梦就在今朝。2016年以来,镇巴连续四年获得省级或市级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好”等次,健康扶贫工作、“传树守做”新民风建设先后获得全国、全省脱贫攻坚“创新奖”。
建成新环境,生产生活条件从“闭塞落后”变为“四通八达”。镇巴境内山大沟深,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整体落后,成为战胜贫困的最大“拦路虎”。镇巴把改善发展环境作为突破口,先后实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1360个,实现了所有行政村(居委会)通水泥路、通班车,电力入户率、农户安全饮水达标率、标准化村卫生室和网络覆盖率均为100%。眼看着水、电、路、网都通了,祖祖辈辈生活在山沟里的乡亲们都高兴地竖起了大拇指,直夸党的政策好,政府给老百姓办了大实事、大好事,脱贫奔小康的劲头更足了。镇巴还致力于促进镇巴对外互联互通,成功推动西乡至镇巴高速公路于2016年11月开工建设,今年11月底将建成通车;惠及东区5镇9万群众的星子山隧道及引线工程于2019年2月开工建设,2021年底将建成通车,镇巴几辈人的“高速梦”“隧道梦”终于实现。
住上新房子,农民人居环境从“高山土房”变为“现代小区”。安居,是民生之要,也是每一位群众都渴望实现的梦想。脱贫攻坚战打响前,镇巴尚有30%以上的农村居民住着土坯房,房屋破旧,阴暗潮湿;加之镇巴年均降雨量较大、自然灾害频发,群众住房极易受损。镇巴把破解“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作为脱贫攻坚最硬的任务之一,大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建成集中安置点78个,并在安置点周边配套建设社区工厂、就业扶贫基地和产业示范园,让9302户贫困群众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同时,完成贫困群众危房改造3873户,非贫困群众人居环境提升工程2016户,农村住房条件得到了全面改善。今日镇巴,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广大农民由衷的感叹:“做梦也没想到能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开拓新渠道,贫困群众收入从“单一微薄”变为“持续稳定”。脱贫攻坚要实现,持续增收是关键。镇巴把产业扶贫作为实现增收的重要保障,立足镇巴实际,坚持生态优先,实施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助力脱贫“三年行动”,全面延链补短,逐步形成“4+X”产业布局,坚持“四个三”产业扶贫思路,将1.1万户贫困群众嵌入产业链,通过参与经营、入股分红等方式脱贫增收。坚持强技能、搭平台、拓渠道,开展贫困劳动力专业技能培训36409人次,认定社区工厂和就业扶贫基地34个,年均实现就业创业2.8万人次,开发扶贫公益岗位3362个、临时性防疫公岗1022个。严格落实生态扶贫政策,选聘生态护林员5041名,生态补偿和退耕还林资金惠及贫困群众14.69万人次。全力织密兜底保障网格,坚持应保尽保的原则,落实低保18051人,供养农村特困人员4027人,残疾补助10700人。多措并举促进了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全县贫困家庭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2824元增长到2019年的8737元。
走出新路径,因病致贫群众从“缺医少药”变为“签约到家”。从前,山区群众缺医少药,有的看不起病,有的看病不方便,把小病拖成了大病、重病,陷入了因病致贫返贫的泥淖。镇巴紧盯健康镇巴目标,狠抓减存量、控增量,建立了统筹协作、服务保障、能力提升、健康管理、监督考评“五大体系”,形成“一二五”健康扶贫保障机制,全力破解贫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镇巴在陕西省率先推行“四步筛查”工作法,全面摸清因病致贫返贫底数,实现精准识别、精准分类;首创“2+2+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按照大病集中救治、慢病签约管理、重病兜底保障的“三个一批”策略实行精准救治;推行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民政救助+补充医疗保障+其他方式的医疗保障体系,切实提高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如今,疾病再也不是贫困群众的焦心事,全县因病致贫返贫群众从2016年初的9862户减少至2020年初的21户,获得了全国健康扶贫工作突出县等荣誉称号。全国政协副主席何维赴镇巴调研时称赞:“镇巴健康扶贫经验宝贵,值得推广!”
加大新投入,教育发展水平从“城乡差异”变为“均衡均等”。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过去3年间,镇巴投入资金4.45亿元,推动镇巴成功创建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和省级“双高双普”县,使全县80%的校舍新建、20%的校舍维修,让镇巴的教育教学条件在汉中市领先。加大教师招聘力度,足额落实教师待遇,狠抓业务培训和教学管理,推动各类教育质量持续提升,2020年汉中市政府表彰33所教育质量优秀初中,镇巴占7所,在全市11个县区中占比最高;2020年高考二本上线率达到88%,超全省平均上线率20个百分点,居汉中市前列,实现了“八连升”。累计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5.83万人次,全面落实控辍保学措施,让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非义务教育阶段无因贫失学。
发扬新民风,群众精神面貌从“要我脱贫”变为“我要小康”。群众是脱贫攻坚主体,等靠思想严重是部分群众难以脱贫的根源。镇巴坚持智志双扶,以“情”为切入点、“利”为撬动点,组织各级干部沉下身子,用心用情与贫困群众结亲戚、商对策、同劳动、共脱贫,坚定群众脱贫信心;以生产奖补为依托,建立脱贫攻坚“红黑榜”,评选“脱贫致富能手”,通过奖勤罚懒,营造勤劳致富氛围。创新开展“传树守做”新民风建设活动,逐村建立“一约两堂六会”,推广传世家训300余条,打造家风家训馆8个,开展道德讲堂、道德评议等实践活动2000余场次,以淳朴民风唤醒了群众致富愿望,涌现出“陕西好人”“汉中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60余人,以脱贫励志典型温香成为原型,拍摄成微电影《守护》,荣获中宣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微电影优秀作品等6个国际国内奖项。
叶稳太强调,镇巴成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成果来之不易,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面正确引领,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得益于党建引领的工作机制保障,得益于镇巴干部苦干实干,大家发扬“吃苦耐劳、甘于奉献,激情实干、勇于创新”的镇巴精神,得益于广大群众的自强自立,扶贫政策的倾力支持。下一步,镇巴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敬终如始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创新思路推动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精心编制实施“十四五”规划,持续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活力、幸福“五个镇巴”,奋力谱写镇巴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