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文化网 hzwhwang.com 讯 10月23日,“打赢脱贫攻坚战 共圆全面小康梦”系列新闻发布会勉县专场在汉中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勉县县委副书记、县长马仕强,勉县县委副书记史邦俭、副县长姜涛介绍脱贫攻坚工作亮点,并回答记者提问。
勉县有定军山、武侯墓祠、温泉,有陕钢、汉钢、汉中锌业,在大家的印象中勉县是一个旅游大县、工业强县,但同时,勉县也是一个农业大县,43万人中有57%是农村人口。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秦巴山区扶贫攻坚片区县,脱贫攻坚依然是勉县党委政府不懈奋斗的首要任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更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近年来,该县举全县之力、聚全民之智,三级书记主抓、党委政府同责,四套班子共管、四大战区督导、四支队伍攻坚,在全县2406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截止2019年,全县实现了5.03万人脱贫、111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的16.9%降至0.78%,历史性地摘掉了贫困县帽子。今年将完成剩余1794户2684人的脱贫任务,脱贫攻坚战即将取得全面胜利。
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兴产业、惠民生、夯基础,为高质量完成脱贫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建设,提升全面小康底气。近年来,勉县按照“稳一、优二、强三”的发展思路,先后实施重大产业类项目82个、总投资221.3亿元,全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工业绿色循环、旅游全域发展。形成以粮油生产为主导,茶叶、中药材、猕猴桃、辣椒为特色的农业产业体系;以钢铁、有色、新材料为主导,食品、轻工为特色的工业经济体系;以三国文化、康体养生为主导,生态观光、民宿体验为特色的旅游发展体系。2019年,全县生产总值147亿元、较2015年增长27.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较2015年增长12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亿元、较2015年增长59.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819元和11145元,为实现全面小康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以脱贫攻坚统揽民生事业,筑牢全面小康底线。紧盯教育、医疗、住房等群众关心的焦点问题,不断扩大公共服务供给,持续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保持在85%以上,累计用于教育、医疗、住房方面的资金达42.63亿元。实验小学新校区、中医院医技综合楼、县医院精神病专科医院等重大民生工程有序实施。全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升至98.4%,每千名常住人口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6.96张、执业医师2.73名,城镇常住人口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全覆盖,基本实现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
以脱贫攻坚统揽乡村建设,擦亮全面小康底色。大力推进乡村道路、饮水安全、电力改造、网络覆盖、环境美化“五大工程”,不断完善水、电、路、讯等基础施设,建成安全饮水工程303个,改造电力线路604公里,新修建、改建村组道路1065公里,安全饮水率、电力入户率、路网通达率均达100%。合理布局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成互助幸福院和日间照料中心143所,标准化卫生室、综合文化站实现了全覆盖。
坚持完成减贫任务和巩固脱贫成效两手抓、两手硬。全县7000多名县镇村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奋战一线、攻坚克难,实现了脱贫任务全面完成。
聚焦“一收入”,把产业就业作为减贫之基。制定出台“3+X”产业发展奖补办法,实施产业扶贫项目997个,111个贫困村全部成立了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新型经营主体163家,发放小额信贷、互助资金协会借款5.44亿元。农村集体经济和富民带贫产业不断壮大,每个贫困村都有1至2个致富产业、每个贫困户至少参与1个以上增收项目。在全省率先建成就业扶贫服务中心、县级苏陕劳务协作工作站,开发公益岗位3641个,认定就业扶贫车间、扶贫基地40个,开展就业技能培训2.72万人次,实现了有劳力、有意愿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聚焦“两不愁”,把兜底保障作为控贫之策。紧盯“鳏、寡、孤、独、残”等特殊群体,充分发挥政策兜底作用,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应救尽救”。2016年以来,农村低保、残疾补贴、特困供养等救助政策全面落实,累计纳入农村低保12627人、残疾救助8564人、特困供养2081人,实施临时救助8264次,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补贴资金5.36亿元;累计兑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金1106万元,惠及1.25万贫困人口。
聚焦“三保障”,把精准施策作为益贫之本。以保障贫困群众安全住房、减轻医疗负担、降低教育成本为重点,科学研判、因户施策,防止因学、因病、因房返贫。健康扶贫上,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实现全覆盖,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全面落实,贫困人口三重保障累计报销1.92亿元,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90.7%。教育帮扶上,严格执行控辍保学要求和“七长制”,累计资助贫困学生20.58万人次、发放资金3.66亿元,全县无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现象发生。住房安全保障上,统筹推进危房改造、易地搬迁和人居环境提升,1966户农村危房改造、3633户易地扶贫搬迁、4178户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全面竣工,住房安全100%达标。
始终致力于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全面小康。2019年底,整县脱贫摘帽后,将全县197个村、社区划定为攻坚村、巩固村和振兴村,量身定制、分类施策、重点支持,有力促进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培植新产业、振兴新优势。以构建绿色有机、规模聚集、特色优质的高效农业为主线,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和服务体系,先后投资建设辣椒精深加工、千吨农产品保鲜、万头猪养殖等重点农业产业项目,引进陕西果业、玺粮农业、四川靓马等优质农业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培育新组织、振兴新动能。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政策、信息、资源上的优势,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人才资金向农村聚集,农业产业服务“110”指挥体系高效运转。沔水丽农、巴山秦水等商贸平台交易活跃。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建专家工作站3个,培育绿色有机认证品牌6个,“勉县黑河猪”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培树新生态、振兴新风貌。深入推进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新建垃圾转运站12处、完成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3.66万座。在此基础上,我们全力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休闲农庄、特色民宿、田园观光、生态旅游。天荡山社区荣获全国最美休闲乡村称号,新铺漩水坪、元墩龙湾、阜川高山茶园等一批农旅融合景点活力焕发。
勉县自西汉初年设县,至今已有两千两百多年的历史。马仕强说,勉县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充满活力、勉县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幸福自豪。千年梦想,今朝圆梦。在即将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时刻,勉县人民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澎湃的激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举措,决胜脱贫攻坚、共圆小康梦想,书写勉县更加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