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文化网—最具文化品位的汉上网络家园
站内搜索:
您当前所在位置: 汉中文化网 > 专题>汉风文化
浴火重生 凤凰涅槃
作者: admin
发布时间: 2019-01-12 15:46:39

 

       

 ----山水相映 秀甲天下的汶川地震十年祭

《列子·汤问》记载:“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这是儿时学过的课文里所描写的关于:共工与颛顼争夺为帝,共工失败了,于是共工发怒用头去撞倒了耸入云天的不周山,于是,支撑上天的天柱折断了,系挂大地的巨绳绷断了。一霎拉间,天崩地裂,山呼海啸,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太阳、月亮、星星都朝西北方移动;地的东南角一下子陷塌了,所以江河湖海的流水都朝东南方向流去。

这则在远古神话传说中才出现的惊天动地的现象,却不幸地出现在十年前的5月12日、那个永远无法忘怀的日子······

2008年的5月12日(星期一),14时28分04秒,四川省汶川县发生强烈大地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局台网的测定数据: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级达8.0Ms、矩震级达8.3Mw。

地震烈度达到11度。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北至辽宁,东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门、泰国、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

5·12汶川地震严重破坏的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其中,极重灾区共10个县(市),较重灾区共41个县(市),一般灾区共186个县(市)。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时,5·12汶川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

一时间,地震牵动着所有中国人民的心灵,一时间,举国之力,共赴国难,万众一心,抗震救灾,成了所有国人的共识,描绘出了一幅威武雄壮抗震救灾的雄图。

当时,因为工作条件所限,除了响应国家号召,捐款捐物外,一直没有机会前往灾区看看。几乎成为我心中挥之不去,难以忘怀的一种牵挂······

羌族讲解员小何在遗址讲解

今年,是汶川地震发生10周年纪念。终于有了一个机会,前往曾经魂牵梦绕的汶川一行,凭吊我们失去的同胞。

初夏的四川,草长莺飞,山清水秀,蓝天白云,花红柳绿,一派天然图画,舒适祥和的美丽景象。根本看不到一丝一毫的曾经地震的迹象。

车子很快到达当年地震的震中区域——映秀。

映秀,是因为“山水相映,秀甲天下”而得名。仅从地名就可以想见,映秀是多么美丽而妖娆的人间仙境。

映秀镇地处阿坝州南大门,距成都78km,是进出九寨沟、卧龙、四姑娘山的必经之地,是重要的交通要道。映秀镇境内水利资源丰富,水质好,落差大,先后修建了映秀湾发电总厂、华能太平驿电厂、福堂水电厂等水电站,有“水电之乡”的美称。

现在的映秀,除了保存了“漩口中学的地震遗址”外,满目所见:翠竹摇曳,粉墙黛瓦,洋楼林立,鳞次栉比,绿树掩映,世外桃源。你很难相信自己的目之所及,曾经是满目疮痍,一片废墟······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缓缓来到“漩口中学的地震遗址”。

当我们整齐列队,站在遗址门前的时候,目之所及:残垣断壁,荒草丛生,倒塌的教学楼,荒凉的运动场,裸露的钢筋,残破的教室,无一不在述说着当年地震惨烈的情况。

专职讲解员是一位姓何的三十出头的羌族女同胞。她是当年地震的受害者,亲历者和见证者。也是一位以情动人的讲解员,她这次也是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特意安排来为我们讲解的。

用小何讲解员的话说,她每天都要接待数不清的游客,每次都会流下心酸的眼泪,而每个听到她讲解的游客也都是满眼热泪,夺眶而出,小何说,她每天都是在流泪中生活······

她那动人心魄的讲解,她那现身说法的回忆,以及她对灾区人民的一片深情,和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她的一字一句都充满了对亲人的真挚感情,她的举手投足都表达了对逝者无限留恋,她用她的全身心和激情,为我们讲述10年前的惊心动魄······

漩口中学地震纪念地

小何讲到:漩口中学原址在漩口镇。因修建发电站而搬迁至映秀镇。当时,投资6500万元,占地面积为33000平方米,在校学生1527名,教师133人。

在当时地震时,有学生43人,教师8人,员工2人,家属2人当场遇难;27名学生,2名教师,重伤;3名被截肢;地震造成12名学生瞬间成为失去父母的孤儿;还造成21名学生永远成为单亲家庭,直到现在,大楼废墟的钢筋水泥的瓦砾之下,还长眠着好几名师生的遗体……

望着满目废墟,听着悲戚的讲解,想着逝去的师生,在淅沥的小雨中,远处教学楼顶上依然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依旧猎猎作响时,我的眼泪就像决堤的汉江一样,滚滚流淌……

至今,我还记得当地的导游给我们讲了,当时在救援工作中,发生的催人泪下几个情节:

不放弃每一个生命    

地震第二天凌晨,在惨白的照明灯下,细雨霏霏,到处是一片瓦砾。当救援人员查看现场时,当途径垮塌楼房的第二个救援地点时,瓦砾堆下传出来“叔叔,救我……”的微弱的、有气无力的哭泣声音,这微弱的呼救让救援人员停下了疲惫的脚步。经过艰难的探查,他们发现在倒塌的预制楼板和残残垣断壁之间的微小缝隙里,竟然还存活着一名弱小女孩。

“小妹妹,不要怕,叔叔一定救你!”救援队员冲着埋在瓦砾深处的小女孩的渴望生还的小脸,许下了自己庄重的承诺。
   “叔叔有个女儿和你一样大呢!”为了分散小女孩的注意力,救援队员一边和她说话,一边紧张的开始动手救援,很快,他们就发现:小女孩身上巨大的预制板上面,居然还迭压着更多的大预制板,以及大量的杂石砖块。当时根本不能,也没有任和机械或设备,能够搬开它们,而人工清理,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必须要耗费大量时间。
更加危险的是:雨越下越大,随着降雨气温越来越低,救援队员都打着哆嗦,狭小的空间,水位在慢慢上涨,小女孩已经一天水米未进了,加之恐怖的环境,处于孤立无援的小女孩就更加危险了······

生怕雨水呛着小女孩,队员赶紧找来几根木棍,然后脱下作训服,撑起一个小小的帐篷;又怕小女孩“睡着”,肖队员在艰难搬运砖块,石头过程中,不断和她说话:“小妹妹,你最喜欢吃什么啊?”小女孩困难的回应到:“冰激凌。”

队员说“那叔叔请你吃好不好啊?”,小女孩开心的说“你到时不要说话不算话哟!”,“不会的,我们拉勾!”不知多少时间过去了,大手指和小手指艰难地勾在了一起……   

天快亮时,第二批的救援人员赶到了,队员为了最初的承诺,拒绝替换休息,1个小时后,小女孩终于被救了出来。让人振奋的是,在她下面还压着两名存活的小孩。
    把三个小生命送上救护车时,小女孩对队员大声喊道:“叔叔,别忘了!冰激凌……

温总理问候他:你辛苦了!

一天,救援人员在一栋大楼的废墟顶上对几名被困学生进行施救。大伙站成人墙对乱石进行紧张清理搬运。这时,废墟那边传来一阵掌声。队员还以为那边又救出了活人,大家在欢呼庆祝,暗想:“一定要加快步伐,我们也要尽快把人救出来。”过了一会,正准备将大砖递给下一个人时,却发现对方半天没反应。当他一回头时,耳边传来一个熟悉又亲切的声音:“你辛苦了!”。定睛一看:出现在救援队员面前的竟然是温家宝总理!
    总理已经将手伸了过来,队员赶紧将石头放在地上,向总理敬礼。“为人民服务,这是我应该做的!”队员们对下面的被困学生说:“总理爷爷来看你们了,给他挥挥手吧!”废墟深坑内的同学们异常激动的挥着小手。温总理温和地说:“同学们,再坚持一下,叔叔他们马上就救你出来了。”

队员们目送温总理离去,充满了敬意:这么高的废墟,根本就没有路,而且我们站在上面都感到不停地晃动,他一位老人又是怎么走上来的?

队员们望着总理匆忙的身影,心里暗自鼓劲,“党和国家领导人都这么重视灾区人民,我更应该努力救人!

最伟大是母爱
    在无边的废墟之中,抢救人员发现她——一位年轻母亲的时候,她已经死了,她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依稀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她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自己弱小的身体,很有点象古人行的跪拜礼。只是她身体被压的变形了,无法想象,惨不忍睹。

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里,艰难的伸手进去确认她有无生命迹象时,感觉到她已经死亡多时了。紧接着,队员又冲着废墟大声呼喊了几声,还用撬棍在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都没有一丝一毫的回应。队员们只好心情难过的准备离开······

当队员走到下一个倒塌的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变喊“快过来”。他们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地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然后高声地喊“快来人,有人,有个孩子 ,还活着”·····

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的把压在她身上的楼板,石头清理开时,惊讶的发现在她的身体下面还躺着她的孩子——一个包在一个落满沙石灰尘的小被子里面,大概有半岁大的一个小宝宝。

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竟然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地睡着,他熟睡的脸蛋让所有在场的人既感到母爱的伟大,又感到生命的顽强,还感到灾难的无情,大家不由自主的留下心酸的热泪……

更加催人泪下的是: 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给孩子检查时,却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和在现场的所有人员,都在这一刻泪流满面……

面对遗址,我们向遇难同胞深情的三鞠躬,表达我们对他们的无尽哀思,然后我们擦干了眼泪,告别讲解员小何,随着导游参观今天的映秀。

在参观中我们得知:在地震灾害发生后,在党和国家坚强有力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名众志成城的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共赴国难,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灾区人民化悲痛为力量,共同谱写了一曲抗震的胜利乐章。共同描绘了一幅精彩绝伦的救灾壮丽画卷。

国家设立的抗震救灾纪念碑

在党的领导下,在极短的时间里,焕发出惊人的力量,爆发出超然的速度,一扫地震灾害阴霾,重建大美映秀。在人类抗击自然灾害的历史上,书写了前无古人的辉煌,应证了只有共产党能够救中国的颠扑不破的真理,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向全世界证明了任何天灾人祸,艰难险阻,都不会阻难中国人民前进的步伐!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面对任何艰难险阻,都会是无往而不胜的!

10年前的5·12汶川特大地震 ,给四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失。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面对艰巨繁重的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兄弟省区市及社会各界倾力支援、倾情相助,四川省各级党委、政府精心组织、精心实施,全省人民特别是灾区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2008年10月到2010年9月,仅用两年时间的呕心沥血,700多个日夜的艰苦奋战,纳入国家重建规划的29700个重建项目已开工99.3%、完工85.2%,概算总投资8613亿元已完成7365.9亿元、占85.6%,圆满完成中央“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现在,这片曾经山崩地裂、满目疮痍的土地已旧貌换新颜:受灾群众住进了新房,公共服务设施全面上档升级,重建城镇初展新姿,基础设施根本性改善,产业发展优化升级,防灾减灾能力显著提高。灾区从废墟上站立,展示了在重建中跨越的生动图景。

灾后新建的映秀镇政府机关

四川灾后恢复重建的伟大实践,集中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力量,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和衷共济、团结奋斗的民族品格;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充分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指导意义,充分展示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集中体现了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对历史负责的高度自觉,充分展示了灾区人民自强奋进、顽强拼搏的不屈意志。

地震灾区实现了“家家有房住”,基本实现了“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

商店一角

漫步今天的映秀街头,十载同心,涅重生。灾后十年,汶川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欣欣向荣。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汶川县映秀镇考察时说:“我很牵挂这个地方,十年了,这里的变化我很欣慰。”

在经历了惨烈的毁灭性的大地震灾害破坏的10年后,灾区人民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度尽劫波,浴火重生,已经从一片废墟瓦砾之中站立起来了,灾区面貌旧貌换新颜,从一个人间地狱,已经蜕变为人间仙境。面对此情此景,就是用再多的语言,也无法表达了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也无法表述对灾区人民的美好祝福,我想起了郭沫若的名著《凤凰涅槃》中这样的诗句:

······

“凤凰和鸣
我们更生了,
我们更生了。
一切的一,更生了。
一的一切,更生了。
我们便是他,他们便是我,
我中也有你,你中也有我。
我便是你,
你便是我。
火便是凰。
凤便是火。
翱翔!翱翔!
欢唱!欢唱!
……

我们欢唱,我们翱翔。
我们翱翔,我们欢唱。
一切的一,常在欢唱。
一的一切,常在欢唱。
是你在欢唱?是我在欢唱?
是他在欢唱?是火在欢唱?
欢唱在欢唱!
欢唱在欢唱!
只有欢唱!
只有欢唱!
欢唱!
  欢唱!

我想,这优美的诗句,才是对现在灾区和灾区人民浴火重生,凤凰涅槃,过上美好生活的最贴切的描述,也算是对映秀,对汶川,对所有灾区人民的一种美好祝福!衷心祝愿灾区人民在习近平主席开创的社会主义新时代里,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新建的映秀小学

今天的汶川,天更蓝,水更清。一栋栋整洁漂亮的民居楼、学校、医院矗立在秀美的山川之间,以生态之城、文化之城、现代之城为理念的康养汶川赫然屹立在世人面前。(来源《汉风》第22期)

 

 

 

【打印此页】
汉中文化网 www.hzwhwang.com 版权所有    陕ICP备16010438号-1    网站编辑E-mail:bianji@hzwhwang.com    QQ:3477833007
陕公网安备 61070202000287号 号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文域名: 汉中文化.com  
汉中市互联网违法和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16-2226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