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文化网—最具文化品位的汉上网络家园
站内搜索:
您当前所在位置: 汉中文化网 > 专题>汉风文化
北校场记忆
作者: admin
发布时间: 2019-01-12 15:09:49

      说起汉中城内的北校场,或许九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年轻人都感到陌生,但提起繁华热闹的“万邦时代广场”,几乎无人不晓了。孰不知现在的“万邦”,就是在昔日的“北校场”地址上修建起来的,北校场已成为汉中老一辈人的记忆。        

      小时候,我对北校场的印象和记忆是零碎模糊,残缺不全的,只记得老人们将北校场叫作“校场坝”,说这里是清朝年间,汉中驻军操练、比武、阅兵的地方。还说五八年春节,北校场燃放烟花,因观看的人太多,不幸发生了拥挤踩踏事故。六二年我上了初中后,经常和同学到北校场去玩,对北校场也有了初步印象。那个时候,由于北校场地势开阔、平坦,因而成了汉中市民学骑自行车的首选地,每天在这里学车、练车的人很多。记得我六三年上初二时,曾和几位同学,从北大街自行车修配社租辆结实、笨重的旧车,连续几个星期天,在北校场的空地上学车,几经摔跤,最后终于学会骑车了。在我的记忆中,那时东西走向的太白路尚未修建,北校场的南大门正对着南北走向的汉中路(现天汉大道北段),汉中路在此被阻挡,成了断头路,因此,北校场的占地面积很大,它包括了太白路东段和汉中路北段一部分。当时,北校场东边直接与汉中军分区相联,南边边界直至戒备森严的“三监狱”,西边是一片茂密的树林(现自来水公司),北边紧挨着文化馆、游泳池和北大街小学。由于北校场宽宽大大,开开阔阔,汉中的老百姓借用北校场编了个“言子”,叫做:“校场坝的土地爷一一管的宽”。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政府将北校场逐步开发建设成为汉中最大的体育场。先是在北校场西边修建了带有草坪的足球场和400米一圈的田径跑道,并在北校场北侧修建了标准化的游泳池;接着在北校场东南角建设了有灯光设备和看台的篮球场;后来在足球场和田径场外围修起了宏伟、牢固的阶梯式看台和检阅台。当时,汉中县(现汉台区)的体委、业体校和门类齐全的体育训练场所,均设在北校场,因而北校场还有一个官方名称叫“汉中县(市)体育场”。那些年,汉中地、县的重大体育赛事,如全运会、青运会、农运会、中学生运动会等,都在这里举行。最难忘的是业体校,那个年代,在简陋、困难的条件下,仍坚持开设了田径、体操、游泳、射击、乒乓球、篮球、足球等训练项目,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运动健儿和体育骨干。从汉中走出的两位省部级领导,少年时就读于汉中一中,都曾是业体校乒乓球队的拔尖队员。北校场经历了岁月的风雨,见证和记载了汉中发展变化的历史。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政治气氛浓,政治运动多,汉中的集会游行、庆祝活动,以及公捕公审大会多在这里举行。史料记载,1949年12月6日汉中解放,12日北校场举行了万人庆祝大会。汉中教育界老前辈梅俊文老师,曾拍过一张五十年代初汉中各界群众在北校场隆重集会,庆祝国庆的照片,十分珍贵。六八年,汉中地、县革委会成立大会,也在北校场举行。进入八、九十年代,北校场的活动转向为经济和文化。深受市民欢迎的“汉中秋季商品交易会”,最初连年在北校场举行,会展期间,八方客商云集,游人川流不息,场面十分壮观。北校场还举行过“汉中小姐大赛”、“舞龙大赛”和“著名歌星演唱会”等大型活动,均引起轰动效应。那些年,每到春节,文化部门在北校场搭建舞台,张灯结彩,组织和安排文艺团体輪流公演,吸引了众多市民,游人如织,热闹非凡。九五年春节,文化部门从四川江油引进了大型电子灯展,在北校场内的田径场和文化馆展出,受到市民欢迎。         北校场西北角,曾是汉中县(市、区)文化馆旧址,它门前那棵树干庞大,枝叶茂盛的梧桐树,至今仍保留在路边。记得文化馆大门边上,曾摆着一对双手被缚,双膝跪地的石刻雕像,传说这是抗战时期,汉中市民为声讨大汉奸汪精卫、陈壁君夫妇而刻制的。据老一辈人回忆,抗战胜利后,文化馆前面还修建过“抗日阵亡烈士纪念碑”。文化馆院子宽敞,环境幽静,院內的池塘、走廊、房舍、树木等,布局巧妙,错落有致,无不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记的七十年代初,文化馆学习四川大邑刘氏庄园经验,在馆内复制了大型雕塑《收租院》的全部人物形象,展出后引起轰动,前来参观的团体和个人络绎不绝。当年文化馆还聚集了一批汉中知名画家,如温鸿元、潘元华、石景昭、孟宪国等,其中温鸿元先生毕业于西安美院,师从著名画家王大平教授,擅长画虎,所画的老虎形态逼真,虎气十足。九十年代,温鸿元先生的作品曾在西安、北京、深圳等地展出,还出版了画册,评价颇高。让人惊叹的是,那些年文化馆涌现出了薛登安、郑永德等实力派戏剧作家,他俩同实验剧团曾培仁先生,被汉中文化界称为“汉三杰”,三人通力合作,创作了多部有影响的影视、戏剧作品,其中薛登安主筆的《汉王刘邦》,九四年由李法曾、傳艺伟领衔主演,拍成11集电视连续剧,在中央电视台和全国20多个地方电视台播出,受到广泛赞誉。拍摄期间,文化馆内搭建了仿古建筑作内景,拍完后取名“汉王宫”,对外开放,游人不断。前些年,因城市建设需要,文化馆搬迁到了莲花池公园院内。 北校场南边与陕西“三监狱”相邻,监狱高高的围墙下面,曾有一个面积挺大的池塘,人们称为“监狱塘”。池塘内的积水长年清澈,附近的菜农常用塘水浇地,也有人打捞水面的浮萍喂猪。池塘岸边栽着高大葱郁的洋槐树,每到春夏,槐花盛开,香气扑鼻。后来,按城市建设规划,“监狱塘”被掩埋填平,一度成为环卫处车队修理场。记得八十年代初,车队两位工人师傅突发事故,手部和面部被严重烧伤,生命垂危。当时汉中的医疗、交通条件有限,为抢救伤员,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决定包飞机送伤员到西安治疗,从而挽救了工人的生命。八十年代后期,为贯通太白路,环卫处车队修理场整体搬迁,“监狱塘”旧址便成为太白路东段。         

      十多年过去了,北校场已渐渐淡化出人们的视线,成为远去的历史,多希望有关方面在北校场旧址竖碑刻字,将北校场的史料作以记载,传承下去。 (来源《汉风》第21期)

 

 

 


          

【打印此页】
汉中文化网 www.hzwhwang.com 版权所有    陕ICP备16010438号-1    网站编辑E-mail:bianji@hzwhwang.com    QQ:3477833007
陕公网安备 61070202000287号 号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文域名: 汉中文化.com  
汉中市互联网违法和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16-2226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