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文化网—最具文化品位的汉上网络家园
站内搜索:
您当前所在位置: 汉中文化网 > 专题>汉风文化
我爱俺省一巡抚
作者: admin
发布时间: 2019-01-12 14:54:35

我们陕西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说是:南方的才子北方将,关中的黄土埋皇上。

看史料,去我们那儿当官的南方才子很多,而我印象最深的,当数清朝乾隆年间的毕沅。

那是五十多年前的事儿。一年暑假,我去勉县城西闲逛,见田野里有块石碑,细看,上面写着“汉征西将军马公超墓”。那时年少,搞不清年代的关系,更弄不清古代聱牙的职务是咋回事,只是感慨大英雄马超竟然葬在这里,同时记住了为马超立碑的人,他就是清乾隆年间的陕西巡抚毕沅。

后来,我在一位史学专家辅导下学习中国历史,他让我通读《资治通鉴》和《续资治通鉴》。并说《资治通鉴》要看胡三省批注的,《续资治通鉴》要毕沅著的,我问他《续资治通鉴》还有其他人著的吗,他说有,不过毕沅写的最好。

再后来,我从事了文学艺术工作,对省里的历史关注多了,知道在保护陕西历史遗迹方面,毕沅绝对是重量级人物。就说西安碑林博物馆吧,那是中国最大的碑林群,收集的碑刻,是中国超一流的书法珍品。那些稀世珍宝,就是毕沅组织人从全省各地收集到那里的。他在任期间,考察了省里几乎所有碑刻和摩崖石刻,还撰写了《关中金石记》等著作,并对华岳庙、司马迁祠、杜甫祠、苏轼祠等进行修建,重建西安灞桥和修葺西安城墙。这些历史遗存,迄今对陕西的旅游事业发挥着巨大作用。

一次,我翻阅女儿的中学语文课本,发现书里选用了毕沅《续资治通鉴》里的《岳飞》一文,便开始对毕沅进行详细了解,才知道我们这位进士及第的状元巡抚大人,不仅学富五车,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毕沅生于清雍正八年,也就是公元1730年。他的出生地当年叫镇洋,而今是苏州市的太仓,幼年失父,由母亲张藻养育成人。从毕沅母亲的姓名能看出她出生不一般。“藻”也,华丽的文辞。一般人家哪能想到给女孩子起这样的名字呢。毕沅从小就受母亲的熏陶,后来到苏州的木渎拜沈德潜从学,而沈德潜绝对是位有着很高学术修养的人,他67岁时中进士,从此跻身官宦,备享乾隆荣宠,乾隆十六年(1751),加礼部尚书衔。乾隆曾赐给他诗,其中有句云:"我爱沈德潜,淳风挹古福。"沈德潜77岁辞官归里,居木渎山塘街著书作述,并任苏州紫阳书院主讲。乾隆三十四年(1769)去世。

毕沅是乾隆二十五年(1760)中的状元。也就是说,毕沅一直在沈德潜辅导下学习;毕沅中状元那年,整30岁。四月二十六日正式殿试,头天晚上按惯例,通过礼部会试的毕沅与同僚诸重光、童凤三在军机处值班,诸重光和童凤三两人悄悄商量后,对毕沅说他们想回去休息,让毕沅一个人值班。毕沅不解,问,凭啥你们休息让我一个人值班?诸重光也不客气了,直说,明天咱们不要参加殿试吗,你书法不如我们的缺陷自己未必不知道?我们两人可是都有希望夺魁的,依我看你就不要有非分之想了,让我们休息好了明天精精神神参加殿试。毕沅深知,当时的殿试有偏重书法现象,既然二位同僚把话说这份儿上,那就认吧,便让他们休息,自己值班。那天晚上,陕甘总督黄廷桂关于新疆屯田事宜的奏折下转军机处,既然值班,毕沅便认真看了。殿试的内容是极其保密的,是由读卷大臣(即评卷人)考前一日在文华殿密拟,然后缄封呈皇帝阅。当年,乾隆对新疆的事特别关注,老早就琢磨着通过殿试选拔治理新疆的人才,审考题时,便换成有关新疆屯田方面的内容。殿试完毕,考试前三名的卷子由阅卷大臣选出来,让皇上亲自审阅。乾隆看了送来前三名卷子,都不满意,让人把二甲传胪(也就是二甲第一名)毕沅的卷子呈上来看。毕沅头天晚上看了陕甘总督黄廷桂关于新疆屯田事宜的奏折,对此事有自己的思考,答得内容句句说在乾隆心坎上,龙颜大悦,说,一甲头名,就他了!

毕沅,成了钦点的头名状元。

毕沅乾隆三十五年到陕西任按察使,先后任过布政使和巡抚,在陕西任职十四年,除了保护了大量文化历史遗存外,干的另一件漂亮事是治水。熟悉陕西的人都知道,陕西的文化政治主体在关中一带,但是那里的水资源比较缺乏,从秦朝开始就有“善治秦者先治水”之说。毕沅到陕西那年,乘乾隆帝出巡时,奏告甘肃大旱,乾隆诏赈济,免速欠田赋400万。乾隆三十八年,毕沅任陕西巡抚时遇到黄河、洛水、渭河发洪水,泛滥成灾,他开仓赈济的同时,还募民开垦荒地80余顷。疏渠灌田,这种田称为公田,收的粮食专门用于赈灾的。

《清史稿》载:沅先后抚陕西十年,尝奏:"足民之要,农田为上。关右大川,如泾、渭、灞、、沣、、潦、、河、洛、漆、沮、诸水,流长源远。若能就近疏引,筑堰开渠,以时蓄泄,自无水旱之虞。

看看,今天西安人引以自豪的八水绕长安,那是毕沅在二百多年前给西安人绘制的蓝图。

去西安的书院门会发现,毕沅的书法作品不论真假,都卖得特别火,这与毕沅的政绩和口碑有关。略知毕沅的人都知道,他在陕西为政清廉;明说,贿赂者勿登此门。

官场有官场的生态,这种生态与历届官员在当地留下的作风有关。毕沅前几届的巡抚是何人,咱不去探究,反正到毕沅上任巡抚时,他想廉政,很多事儿却搞得人哭笑不得。毕沅不收礼的事,各级官员知道;毕沅喜欢文物,各级官员也知道。有一位官员听说毕沅快过生日了,心生一计,便在衙门后院里忙活着伪造秦砖,毕沅过生日那天让衙役赶着驴车送给毕沅去。毕沅见送来一车秦砖,犯难了,收,自己有不受礼的规矩;不收吧,秦砖汉瓦,那是宝贝啊!思前想后,毕沅还是收了。不过,他想了个弥补缺失的方法,备下好菜好酒招待衙役。衙役见巡抚大人陪他喝酒,一激动喝多了,操着一口关中话指天画地给毕沅讲,为你这些砖头可把俺累苦咧,光和泥就整整花了十多天咧!毕沅这才知道那些秦砖是假冒的。事已至此,只能笑笑而已。

因为毕沅在陕西政绩显著,乾隆为他受一品顶戴。按常规,几等的官戴几等的帽子,毕沅是正二品,皇上给他一品的帽子,这是种极大荣耀。如果从家族的角度讲,朝廷给毕沅的荣誉更显赫。乾隆四十四年,毕沅的母亲张藻去世,按当时的制度毕沅在家守孝三年。乾隆知道毕沅的母亲去世的消息后,特赐御书"经训克家"四字褒扬。毕沅为了铭记母亲和皇上的恩赐,特将室名称作"经训堂",将自己的诗文集名为《经训堂集》。

可惜,毕沅一品顶戴的帽子戴上没多久就被摘了,原因是甘肃发生过一起谎报灾情冒领赈济案子,毕沅未据实参奏。此事,乾隆可以说给足了毕沅面子,是让他自己给自己定罪。毕沅请罚款白银5万两,褫夺一品顶戴,降为三品官。大概一年吧,又恢复了一品顶戴,升为二品。

该打住了。

毕沅去世于嘉庆二年(1797)六月。发病那天,他在湖南辰州军营中视察,突然感到手足麻木,不能行动,嘉庆帝知道此事后特赐"活络丸"药,只是不到一个月就病逝了,归葬于苏州灵岩山的东北麓,享年六十七岁。

我想,《清史稿》在记述毕沅的事上毕竟有权威性:

……寻报疾作,手足不仁,赐活络丸。旋卒,赠太子太保。四年,追论沅教匪初起失察贻误,滥用军需帑项,夺世职,籍其家。

也就是说,毕沅去世四年后,清政府找他的麻烦了,认为他在围剿白莲教的事上失职,把清政府三年收下的银子都用完了,依旧没把白莲教彻底消灭。再就是管理军费上用人不当造成巨大损失,便把赐给毕沅的荣誉全部剥夺,家产全部没收。有些资料还提到,嘉庆皇帝说毕沅如果活着是要判他死罪。

或许,我太主观。

尽管皇上定性毕沅是罪人,我依旧喜欢毕沅,并为他找到解脱的理由。白莲教,那都是被官逼民反的穷苦百姓,他们为生存抗争是有道德意义的。再说毕沅是进士及第的文官,杀人放火不是他的特长。

如果毕沅因处置白莲教的人时,生出隐恻之心,手软而“失察贻误”,我还要为毕沅叫好。

毕沅,是用传统文化熏陶出的一代文人,他的性格里理应有人性的成分。(来源《汉风》第21期)

 

 

【打印此页】
汉中文化网 www.hzwhwang.com 版权所有    陕ICP备16010438号-1    网站编辑E-mail:bianji@hzwhwang.com    QQ:3477833007
陕公网安备 61070202000287号 号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文域名: 汉中文化.com  
汉中市互联网违法和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16-2226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