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文化网—最具文化品位的汉上网络家园
站内搜索:
您当前所在位置: 汉中文化网 > 专题>汉风文化
汉上艺术人物
作者: admin
发布时间: 2018-07-20 15:43:02

痴情描丹青 柔情绘花鸟——记汉台区美协副主席周玲玲

      如你四月间在汉中牡丹园,最美最艳的牡丹边,会看见有位身穿蓝色长裙,头戴白色太阳帽的优雅女士,忘我的在画板上白描牡丹。在花丛前站立很久,被色泽艳丽、玉笑珠香的牡丹花深深吸引住的人就是---主攻工笔花鸟画,兼修写意山水画的汉台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周玲玲女士。

      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源于古代的“白画”,是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是工笔画的构图造型的基础。只见周玲玲白描的牡丹,朵朵牡丹灵动高雅;虽色彩单一,但不失细致繁杂的线条,不失大气的轮廓,已显现出牡丹富贵的底蕴。她的手法能尽量表现花朵线条的细腻真实,能充分勾勒出心中最美的花儿。当视线中的花儿低矮时她坐着,当视线中的花儿高翘时她站着。女子与艳丽的牡丹互相陪伴到日落,时间过去了许久,她完全被这花儿所痴迷,多么幸福的人,在花开最艳丽的十多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花丛中度过,以花相伴相随,远离城市生活的浮躁,探究生命中最爱最美的本质,享受花儿最艳丽的一面,被花香所沉醉,被花意所感悟。

      我到她画室“清雅居”时,只见面积不大,却被她收拾得温雅妥帖素净闲适,被这墙上挂着的多幅作品所震惊,在画案上有幅正在创作中的牡丹园图,有6尺长。她笔下的花鸟是那么的简括和空灵,当我伫立在她的作品前,能清楚地看到朵朵花儿的花蕊、花瓣、花叶、花杆都那么的活灵活现,好似闻到扑鼻而来的清香国色。她在这里把白描后的画作进一步过稿、上色,一次一次又一次,有时一幅画历时多月才能完成。五彩斑斓的色彩从她的柔情似水的心中流出,倾洒在画板上,那么的和谐自然。她在画面上尽量发挥花朵的色彩比重,以此获得富贵烂漫的工笔画效果,呈现出的美超出了实物,所有的花儿鲜活起来了,灵动起来了,我也进入了花的海洋,细细的品味之后坐下,手把茶盏,望着“清雅居”内的新花绿草,银色的光线穿过眼前和音乐相伴,飘飘悠悠,在光色中花朵蔚然的笑意,是多么恬淡宁静的世界。

      她创作的一幅“芍药园”长卷有6.4米长,大约有大小120朵花,朵朵花儿姿态各不相同,栩栩如生,错落有别。她今年的白描长卷有20米长,是她在牡丹园用10天的时间描绘出来的。她保存好的白描册有八本,锦缎封皮,册内图案精美,画面起伏生动,这是她智慧和坚韧精神永远的记录。

      在画家的眼中,景物从来就不只是景物,而是心境的表现。周玲玲的心境不就是纯洁、高贵、平和吗?永远能看着、想着、画着最美的花儿。她是被花儿所吸引,被绘画所吸引的女性。美丽的花鸟呀,只能有柔情似水的女子绘出,只能有痴情钟意人儿描出。爱花的女子,是多么的有情有义,爱花的女子,是多么的爱美爱生活。周玲玲并不是闲暇的人,但是她却可以生活得那么典雅而悠然,在绘画中营构起了自己的精神世界。拿起笔来,她是“清雅居”的花神;走在汉中,她是书画界优秀工笔画家。落花流水,青山白云,笔起笔落,一切的人生聒噪都会幻化为无限的释然。正如她所言:绘画,不是我的职业,而是我的生活。她每天心闲气定,在“清雅居”里绘画,幸福感悠然而生。她是一位生活在牡丹世界中的女子,一位眷恋牡丹花香的女子,一位有成就的工笔画女子。

      牡丹“花中之王”,这个女子是咋样留住了你的天香绝姿啊,这个女子是咋样留住了你的姹紫嫣红啊,朵朵牡丹争奇斗妍,“清雅居”不也是一个永不凋谢的花园吗?有牡丹、有荷花、有芍药花、还有朱鹮和鸳鸯是多么的充满生机和芳香的园林,让人记忆深刻。周玲玲说牡丹花大而香,又有“国色天香”之称,最适宜做工笔画。听她讲述创作历程,从小喜欢绘画,颖悟性极高。2000年从汉中电信内退后在西安居住,近十年中得到了省美协主席王西京及长安画派诸多老师的精心指导,又多次在省美协的创作高研班学习,书画日益精湛。在老师的引导下,多年来,她一直在悉心继承传统绘画的基础上,探索着自己绘画艺术的新貌,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工笔画风格,创作了大量特色鲜明的作品。她现在每天的绘画时间都在10小时以上,在此投入她很大精力,她乐而不疲,激情四射的融入到绘画中。

      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2017年汉中书画界进京展出的一百多幅作品中,被中央党校永久收藏的仅六幅,其中就有她的作品“东方神韵”。这是在汉中女子绘画界极高的荣誉,也充分展现出她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功力。她的多幅作品也在国家、省、市级美术界获奖。她是汉中书画界的一位奇女子。

      汉台区美术家协会李跃军主席是这样评价她的绘画:“周玲玲的工笔画,画面非常有生气、有灵魂、有美感。她的牡丹像是从花园中移植到画面上,让人更感受到生活中的自然美,这与她有多年的白描功力有关。她是中国工笔画界冉冉升起的一位明星,我非常看好周玲玲的绘画发展。”

      我们共同祝愿周玲玲在绘画领域能出更多、更美的花鸟作品,祝愿她的人生如花儿一样红一样艳一样香! 


多才多艺 挥毫泼墨间——访汉台墨石斋主李振龙

      在汉台区丁字街有个墨石斋,斋主叫李振龙,年龄68岁,有遗风古道之神,会泼墨书法,会画花鸟,会木刻雕艺,更爱收藏奇石,尤以文字石和图纹石见长,多年来收藏奇石近1500余方,其精品就有300多块,有块“中国魂”组石屏甚为奇,在奇石界也颇有名气。

      奇石组“中国魂”,是用一方酷似中国版图的天然奇石,横放置成了中国大陆形状之主体,有的地方呈现凹凸感很类似中国山川地貌,长约50公分有余,配一个很大气的红木雕琢圆盘,四周浮雕龙凤,祥云环绕,意为龙凤呈祥。支撑这个圆盘的底部是一个三组合可拆卸式木框架,突显中国地图的形象,显得古朴庄重,寓意深刻。上方有两块“中国”汉字石大小对称、并配有小块奇石多个,表示海南、台湾等岛屿实属难得。中间镶有“2008”四块阿拉伯天然数字,很符合当年全国申办奥运的精神,现在主人又在中国地图下配制“中国梦”三块文字石头,更符合今天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主题思想。他还制作开合式木方箱(支架和圆盘均可装入箱内,以便于收藏展示和携带),整个石屏选择价值较高的山李木,采用仿古木家俱的艺术风格,箱体四周分别刻有大篆“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箱体包角与拉环、锁具采用纯铜手工制作,整体组合后有1.65米高,很是气派。此物真是天下少有,一鸣惊世间。这套奇石组合也上过汉中博物馆的收藏集,在2008年要送到北京展出时,因配组体型太大而取消。“中国魂”曾被汉中做为地方产业文化向省上报录过像,在汉中电视二台文化栏目上播放一星期。李老师表示深感遗憾的是,没能送到北京展出,为奥运助威。但他情系国魂的精神,实令人震撼,有幸的是汉中人都可墨石斋目睹世间奇物,也不失为一种惊喜。   

      李老师的“金龙献瑞”奇石30*24*14,在2017年底西北五省第26届西部商品交易会暨陇南精品石展中荣获银奖,在汉中获奖作品中是很突出的表现,我在墨石斋也只是看到图片,未目睹实物很为遗憾。

      墨石斋收藏的“梅兰竹菊”四块石头,特别形象,寓意饱满,四块石头上分别寓意着梅花、兰花、竹子、菊花栩栩如生,每块石头规格约都在40公分左右,体型一般大,当你看见四幅图拼凑一起展现时,也会为大自然的工笔画而惊奇,也会为它巧妙绝伦称赞呀。

      李老师早年学过书法绘画,属于悟性很高一类人,无师自通,爱看书爱学习,他早年画素描、油画、宣传画。到秦峰航空液压公司工作后,积极在工会进行文化艺术宣传工作,在单位退休后做一些室外墙体广告字画,1.2平方米的大字,轻松自如一气呵成,由于经常写墙体广告,他主攻书法。他告诉我,字体是人的名片,他经常临摹名人大家的作品,书法技艺提高很快,他临摹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四字也算是极品之作。

      李老师说起对奇石收藏的爱好,因为自己有书画基础,对石头喻意的感觉较强,他的想象力和抽象辨识能力也较强,他给奇石起名后,观看者往往在思想上会受引导,观看奇石有像人物、像动物、像风景或者像汉字,并越看越像。他每次去捡石头都未空手而归,曾捡到五块文字石,拼凑起来是“中国石文化”五个字,被一个南方人用6.8万元的高价钱收藏了。他说奇石很通灵的,首先得爱奇石就会有灵犀,天道酬勤,容易捡到好石头,当心中有满满的期待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东西时,心情也是格外开心。他也做一些根雕盆景等艺术品,他的现代刻字艺术就很好,能刻出自然古朴之型,展原始蛮野之态,风格各异很受欢迎,他曾参加过三次陕西省书协主办的刻字大展和2016年省文化厅主办的第二届文化艺术大展,也是赞誉声声。

      我走进墨石斋来,就像走进一个收藏馆。每面靠墙货架上都是些形状独特,色彩鲜艳,石质细腻,纹理优美的奇石,具有一定观赏性以及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看着这些奇石,真让我感叹天地为大,美而不语呀,无语的奇石就是天地造就的精灵,赏析奇石时也惊叹自然之伟大,但为何不能造就有两块相同的原石呢。高高的货架顶上还摆满了木刻艺术品,只要有空地就是他的书法展品或盆景艺术品。李老师耕耘和享受都在这,他悠闲的坐在一张古色古香的太师椅上,用小茶壶品着茶,一边打量着四周的奇石,幸福地沉浸在这无语而多彩的世界中,高兴之余伏案提笔挥毫,写一段书法何不快哉。他自然游走在他的艺术中,游刃有余地处理着爱好和生意的衔接。坚守这份追求二十余年实属不易,真乃石有灵兮,人有根兮,雅集墨石,情系汉中。         

      为汉中这位奇石老人点赞并称颂,他为汉中文化的传播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打印此页】
汉中文化网 www.hzwhwang.com 版权所有    陕ICP备16010438号-1    网站编辑E-mail:bianji@hzwhwang.com    QQ:3477833007
陕公网安备 61070202000287号 号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文域名: 汉中文化.com  
汉中市互联网违法和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16-2226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