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略阳作家杨建中老师《五龙洞风物传说》之后,书中把草木山石、飞禽走兽、鬼斧神工的打造、自然景象描述得如此生动而深邃,让我迫不期待想亲眼目睹一番。在电视上,我也经常看有关五龙洞专题片,在网络上也读到很多描写五龙洞相关文字,作为一个当地人如果不能亲自实地游览一番,真让人惭愧!
初春的清晨,我们一家三口,从九股树开车前行于中川河口左拐进沟。河边一排排麻柳树映着朝阳,树枝上的新叶在微风中颤抖,一闪一闪泛着绿光,多么清新与耀眼,生命如此鲜活而美妙,绽放着的勃勃生机令人顿生感慨!从小车后视镜清晰地看见中川坝子里一排排银杏树,农人的香菇棚徐徐往车后退去。朝阳照耀着山谷清新而空旷,那山顶的薄雾若隐若现,秀美的山峰宛如出家的新娘,隔着轻纱多情而又害羞的张望。空谷花香鸟语,美景迎面而来,舒爽至极。
十点左右,我们到了风景秀美的五龙洞。走进大门一会儿就到了景区,顿时眼前一亮,置身于奇山秀水之间。五龙洞位于秦岭南麓,陕、甘、川三省交界的汉中市略阳县境内,距县城48公里,由悬天洞、水龙穿石、古栈道、鹰嘴峰、呼龙台构成一副完美的画面。每个景点会将游客带入不同的境界。
首先映入我眼帘的便是峡谷中流淌的清泉,缠绵在山脚下,始终陪伴我们前行;在这里,我清晰地看到,青苔藏匿在奇怪的山石下,水从青苔里渗出,涌出表层汇聚到山脚下形成了一股山泉。不知道是什么人用劈开的木竹固定在一处石缝里,水从木竹里流下来,让我不由的将泉水大饮几口,既甘甜又解渴。一个没有污染的水源之地,总算喝了一次天然纯净水。在冬季气息尚未完全散尽的今天,依然能感觉到泉水的凉意。
在此,小心翼翼经过一座吊桥,顺着古代陕甘马帮运输茶叶的交通路道(茶马古道)前行,目睹眼前这茶马古道,不经让人浮想联翩;过去交通极为不便,马帮运送货物的艰难以及当地人生活的艰辛。我们顺着山势一直向上攀登,半小时后到了“悬天洞”。这个洞形成大约几千上万年,悬空而起,大洞套小洞。我小时候听爷爷讲过;当年天干几月,甚至半年不下雨,当地法师将12岁以下男童招集在这里,用2尺4寸红布裹好一根3尺长的木棒,中间放一壶水,让不满12岁的男童入洞抬水,抬置最高山峰向老龙王呼风唤雨。(当年爷爷就是其中抬水的男童)若超过12岁孩童入洞会惊动龙王,由此会引起一场山洪爆发之事。回忆着这段故事,我心里泛起了疑惑!但说不出来。家人喊我随几个游客一起入洞探险,洞里光线太暗,只有打开手机电筒,脚步慢慢向前移动,犹如进了地道,溪水从青苔里流过,旁边有奇怪的石头,或许这就是所谓大自然中鬼斧神工吧。没走几步我和孩子有些胆怯,可是家人完全处于好奇,总想继续看明白,然而不到几米处居然也返回来。我们跟随几位游客一直向呼龙台攀登。上了呼龙台,站在顶峰眺望,春天便呈现于眼前,满山遍野桃花,迎春花,还有引人注目的杜鹃花悄然开放,坡坡岭岭成了花的海洋。让人惊叹不已,实在太美!春风拂面,春潮涌动。展现于眼前的鹰嘴崖,被遗留在神韵的山体千年,似乎格外孤寂,可这里却是山水相依,正如古人所说的“山因水而峻,水因山而柔”。
我们沿着另一条幽谷返回,同路的游客又说又笑,兴致很高,似乎无论攀登多陡多险的山峰,也不会感到一丝疲惫和倦意,始终让人兴致盎然。眼前苍松和红桦高耸入云,沉睡了一个冬季的丛林,在春天焕发出生机勃勃。我站在树下,举目被掩映在林海里看不到蓝天白云,这里气温较低,整片森林,甚至一部分树木四季没有日照。常年积累的树叶铺在脚下,踩上去软软的,我们就此一坐,享受大自然惬意的生活。
夕阳西下,我们依依不舍地下了山。我的魂早已丢在了山里。上车时,在我转身的一瞬间,五龙洞那样的情切,那样神奇,那样让人流连不舍。
作者简介:郭晓芹,女,汉族,网名;嘉陵江月,陕西略阳人,从事医药行业。擅长于诗歌,散文,其作品多次在县内外
征文比赛中获奖。
个性描述:一个淡淡的女子,怀有一颗恬静的心态,在自己的世界里耕云种月,在一首诗里赏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