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文化网—最具文化品位的汉上网络家园
站内搜索:
您当前所在位置: 汉中文化网 > 读吧
人间四月春耕忙
作者: admin
发布时间: 2017-04-13 13:48:43
 

几场春雨后,汉中的油菜花悄然谢幕,那侵入天汉大地的铺天盖地的金黄慢慢从田野、坡岭、水域、村舍褪去,把绿色还给了原野。而在乡村,另一种景象已俏然登场。

清晨,不到6点我就起床了,出去晨练。刚走上村通公路,那清新的风儿、湿润的水汽便与我撞个满怀。凉凉的露珠从树头枝叶上滴下来,正好滴在我的鼻尖:“哟!这么凉。”顿时,那份舒爽早已钻进我心里。鸟儿刚刚醒来,在绿树枝头欢啼,那叫声早已打破了晨曦乡村的静谧。

放眼望去,村舍、远山、碧树都沐浴在乳白色的河水里——晨雾飘逸,笼罩了乡村。这晨雾,湿了乡村,扮了乡村,美了乡村。此时此刻,若能静静地欣赏一曲古筝轻音,那该是多么的美轮美奂!这禅境只定格在这一时刻。

      乡村四月,钻天的白杨成为一道名片风光。房前屋后、原野上、大道旁、水域边到处都有杨树钻天高大的绿影。起初,白杨树刚刚长出嫩叶,那叶儿如幼儿手掌般大小,翠绿翠绿的。阳光下,春风里,每片嫩叶上面似乎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抖,展露着极强的生之力。很快地,白杨树就枝繁叶茂了。这时的白杨棵棵都是自然氧吧,你从树下走过,深深地呼吸,便觉神清气爽,闭目养神,满眼是浓浓的绿。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这一时节的白杨树散发出飘飘洒洒的花絮,这正是乡村四月特有的景致。这些花絮,也许会使你感到烦恼。可你知道吗?这其实是白杨树在借助春风播撒种子。小时候,我们不知道这是咋回事,常常拿火柴点燃白杨树的花絮,花絮刚刚触到火星就“哧哧哧”地燃了,燃成了一串火光,那火苗跳动着我们的惊喜。

       白杨青,採青肥。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时节正是生产队採集青肥的时候。因为基本上没有化肥,所以,生产队开始採集青肥——採树叶,割青草,换陈墙,买氨水,挖千脚土(院落屋内陈年的土皮),集农家肥(牲口粪便)。然后,把这些东西窝起来,当做肥料。那年月,田塍小路上几乎没有杂草,都被割得光秃秃的。社员们也常常到山里、河边去打芽子(割青肥)。于是,肩背,担挑,车拉,船运,浩浩荡荡的队伍出发了,又满载而归。高音喇叭里播放着《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社员们一样穷,四月天处处忙,可是,人们精神饱满,热火朝天,干劲十足。就连我们七八岁的小学生在周末或空闲时间也都背上背篓,或挽着竹筐去割青草,然后,把青草交给生产队,按数量多少给记23分工分。

       春耕趁春早,在油菜花开得正旺的时候,生产队就开始耕犁水田了,准备稻谷育小苗。每个队里都有一二十头牛,从晨曦启明星闪烁,到黄昏月上柳梢头,田野里一派忙碌的景象。这边油菜花一片金黄,那里春小麦正是葱茏,金黄与碧绿分割着一望无垠的田野,再加上农人扶犁,牛走水田,好一幅空旷、秀丽、潮湿、忙碌、近乎原始耕种的乡村水彩画!水田耕犁完(这须十几天时间),开始勾秧方,同时,把窝好的青肥散在秧方上,撒谷种,搭塑料棚。

      这时节刚过,小麦便开始抽苔了,青青麦穗预示着丰收的年景。无边的原野,麦浪滚滚,一层层绿浪在春风里涌向远方。赶上节气,对农民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这关系到庄稼是丰收还是歉收。所以,农人们说“种不好庄稼是一季”,当然,还有下句“嫁不好婆家是一生”,也说“羊马年,丰收年。单怕鸡猴饿狗年”

我上初中的时候,农村开始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每家每户开始种自己的责任田。那时,我父亲也退休回家了。别看父亲干部身份,锦绣文章,一手好字,干起农活来那也是一把好手。每到清明时节,乡村已开始小苗育秧了,家家户户赶着犁水田,抹秧方,摆小苗(稻谷温室育秧)。春寒料峭,乍暖还寒,刚下水田,你会觉得腿脚钻心的冰冷。记得有一年清明时节,我刚下水田,那钻心的冰冷就使我打颤,我窜上田埂。偏巧,父亲来了,见我那样,面露愠色:“怕冷?!”说罢,父亲绾起了裤腿下了水田。我只得跟着下了水田,虽然是钻心的冰冷,可当着父亲的面也只好忍着。父亲用铁铲捞泥抹秧方,他有些气喘吁吁,时而咳嗽几声。晨风撩起父亲鬓间的丝丝银发。清明天,孩子脸。这不,刚才还是晴天,现在却又下起了细雨。父亲仍然干着,额上的汗水和雨水滚过了面庞。他直起腰,用袖子擦擦脸上的水珠,说:“不冷了吧?人要有意志,不要怕苦,苦是一种磨练。”说完,父亲又捞泥抹秧方了……

这件事便是直到现在还深深地印在我心里,每每想起,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现在的新农村,耕种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农民喜在心头。在现行经济社会体制的框架下,农民朋友们已不再把原始耕种作为谋生的首选。有手艺、有闯劲的青壮年纷纷进城打工,他们已经融入了城市建筑、家装、餐饮、汽修、家政、保洁等各个行业,每天早出晚归。有的去远方打工,年节时候才回家。于是,空巢老人承受不了过多、过重的田间劳动。这便出现了土地流转形式——由土地承包主建大棚、种蔬菜、务西瓜、种药材等等,每年由土地承包主按每亩1000元不等的价钱付给农民承包费,尚有劳动能力的老人也去承包主那里干活,每人每天付给40元不等的工资。土地流转让外出打工的人省心,让空巢老人老有所为,老有所养。当然,每户几分的口粮田还是要种的,这便呈现出了立体农业框架下的春耕秋收图。

    于是,这时节,当你走在新农村村通公路上时,感觉不同,感受也不同了。人间四月景色新,乡村处处春耕忙。无边金黄褪去因,绿浪滚滚向无垠。

                                2017413

【打印此页】
汉中文化网 www.hzwhwang.com 版权所有    陕ICP备16010438号-1    网站编辑E-mail:bianji@hzwhwang.com    QQ:3477833007
陕公网安备 61070202000287号 号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文域名: 汉中文化.com  
汉中市互联网违法和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16-2226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