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文化网—最具文化品位的汉上网络家园
站内搜索:
您当前所在位置: 汉中文化网 > 读吧
外甥“狗娃”
作者: admin
发布时间: 2017-03-07 16:35:56
 

 

狗娃是大姐小儿子的小名。大姐有四个儿子,老大叫小林,老二叫西林,老三叫元林,不知为何老四取名叫狗娃,他的名字和三个哥哥没有连续。
    
狗娃大概是大姐疼爱小儿子起的名字,在我们老家,小名叫拴狗、拴熊、拴锁,狗娃、牛娃、马娃、猪娃的很多,听老辈人说,名贱命贵,小孩子才能安然无恙地长大,然而,小外甥虽然叫了“狗娃”,却早早地走了,十三岁那年,死于一场车祸!
   
狗娃是个懂事的孩子,大姐经常念叨他,我也常常想起狗娃乖巧可爱、聪明机灵的样子。
   
大姐委屈地嫁到了山区,嫁大姐那年,三年自然灾害刚刚过去,我们村子里饿死了人,许多人脸上的菜色还没有褪去,媒婆来牵线,说男的在宝鸡工作,家住三湾,三湾那是我们村子后面大山的名字,那里山高路险,自古华山一条路,往山里山外运东西,全靠背扛肩挑,吃水困难,全吃的天雨水,每逢看到下雨,那里的人比看到什么都高兴,院子里摆满了盆盆罐罐,连平时的尿罐都要摆出来。每家的院子低凹处总挖有一个深坑,用来蓄水,天一下雨,水往低处流,汪满一池子,漂满了柴草、树叶、鸡屎牛粪,用耙子捞滤干净了,等到能看见坑底的淤泥了,就用来饮用,名副其实的靠天吃饭、靠天吃水。父亲一听到三湾这名字,就直皱眉头,父亲不愿意把女儿往火坑里推,嫁到深山里去受苦,只有那些见钱眼开的老子,贪图彩礼钱,才狠心把女儿往山窝窝里塞。但媒人临走时的一句话,打动了父亲,“人家儿子是工人,家里地多,粮食吃不完”,听到后一句,父亲眼睛里开始活泛发亮,这也许是饿怕了的人,听到粮食后的一种本能的条件反射。父亲不放心媒婆巧舌如簧的诳话,他要随媒婆亲自去考察一番。
    
父亲去的那天,姐夫家里很热情,下的很稀罕的岐山挂面,听说是姐夫从宝鸡专门买回来的,父亲的碗底埋了好几颗荷包鸡蛋,大灾后,这可是极大的奢侈,是庄稼人逢年过节的待遇。
    
吃了饭,父亲和未来的亲家闲谝了几句,说要到处转转,看看地方,媒婆递了个眼色,未来的亲家,把父亲径直请到了一字排开的三孔窑洞的中窑洞,只见窑洞里面用席子围了一个大包,上面高高冒出,撒满了柴草灰,这是庄稼人保存粮食常用方法,怕受潮也防老鼠,傍边放了几个敞口的麻袋、口袋,露出了小麦、玉米、黄豆、高粱等-----,父亲应承了这门亲事,回家告诉大姐,大姐死活不肯出嫁,因为她的同伴都嫁到了红桑园、张家什字、翟家坡这些川道里,父亲说:“娃呀!你去,你再也不会挨饿了!”后来姐夫常常来我们家,给我们买一分钱一颗的水果糖,一次给了我一元钱,给了妹妹两张二角一张一角的钱,我哭着闹着要和妹妹换,因为妹妹的钱花花绿绿的好几张。那时我大概两三岁。
   
大姐那年腊月嫁了过去,来年开春就挨了饿,婆家没有粮食吃,回娘家来借
 
粮。大姐刚出嫁,父亲就后悔了,他知道被媒婆和亲家给骗了,大姐回家说,那席子围的包里是一包糠,傍边放的粮食,也都是临时从隔壁邻居凑的,父亲到死,再也没有踏进过亲家门槛一次!
    
大姐嫁过去后,姐夫家门人丁兴旺了起来,三代单传的家里,接二连三,迎来了四个孙子,老公公整天乐呵呵的。
    
一晃,小林、西林、元林都成人了,狗娃也十一、二岁了。小林已经二十五、六岁了,这在偏远落后的农村,已经是超大龄青年了,惹得邻居笑话,说长辈没有干好事,儿孙连媳妇也寻不下,村子里同龄人都有了孩子,大姐、姐夫干着急,媒婆来了一波又一波,看着院子里精壮壮的四个儿子,和三孔家徒四壁的窑洞,摇摇头都走了,临了,撂下一句话“家里兄弟太多”,人家不好明说,没有房子,三孔窑洞,四个兄弟,连窑洞都不够分。在农村,弟兄多,本来微薄的家产,要几个人来分,这是姑娘家嫁人的大忌。
    
狗娃出事是一个冬天,狗娃在镇上读初中,那是个星期六的下午,那天天气奇冷,他和同村的几个娃,坐在公路边的桥栏杆上等着其他孩子,好一起回家,一个大货车疯狂地冲向桥栏,一头栽在了桥下的河里,其他孩子受了点轻伤,狗娃却殁了。
    
午夜时分,大姐全家才赶到了镇上,看到狗娃冰凉的尸体,大姐哭得昏厥了过去,醒来后,他抚摸着狗娃冰凉的脸,僵硬的手,目光最后停留在了狗娃露出大拇指的破棉鞋上,那是絮絮索索的一双破旧的棉鞋,烂了几个洞,露出了又黑又脏的棉花。“懂事的儿呀!”大姐大哭一声又昏了过去,她被送到了医院抢救。
    
大姐出院时,狗娃已经安葬了,坟就埋在出事公路旁边的山梁上,坟头超着他家的方向,隔着金陵河与大姐家的高山遥遥相望,大姐一直不知道狗娃埋在哪里,大家都不愿意告诉她。
    
后来大姐告诉家里人,出事的上一周,狗娃带回了大姐开学时给他做的新棉鞋,说他的鞋还是好的,他用不着了,让他三哥穿算了。没有想到狗娃的话竟成了谶语。
    
狗娃走后的第二年春天,小林、西林、元林,陆陆续续都找到了对象,出奇的顺利,后来元林接了姐夫的班,成了一名工人,家安在了城里,小林、西林跟着包工头到处盖楼房,日子过得很红火,都有了孩子。他们都很忙,早就忘了他们的小兄弟静静地躺在冰凉的土里,他们也早就淡忘了他的模样!
    
我从上高中就在外面求学,工作后离家远也很少回去,狗娃我只见过几次。
    
第一次,狗娃救了我,那年春节,我还没有结婚,孤身回到了老家,过年去看望大姐,一走进她家的院子,冷不丁从墙角突然窜出一条凶猛的黑狗,直向我扑来,一口咬住了我前面的衣角,嘶啦一声,扯了个大口子,我惊惶得手足无措,狗娃闻声跑出来,一面呵斥着狗,一面扑上前来,硬是把狗头死死地抱在他的怀里,后来我看到狗娃的手上流着血,留下了狗爪子抓伤的痕迹,我临走时,塞给了狗娃10元压岁钱,他再三推辞,我硬塞给了他,我一转身,看到他把钱交给了他妈,那年,狗娃刚刚10岁多,这正是一个孩子贪玩贪吃零食的年龄。
    
第二次见狗娃,是那年我带着妻子回家,妻子怀了四个月的身孕,妻子皮肤白皙,长一头微黄的头发,听她说,小时候爱穿一件大花格的裙子,像个洋娃娃,被看了苏联电影的孩子,戏称为“苏联大花布”。妻子担心生的孩子随了她头发发黄,她从书上看到,说多吃核桃补脑,生的孩子不但聪明还会长一头黑油油的头发,所以怀孕的日子,她拼命地吃核桃。
    
回到老家的旧院子,我小时候曾经爬过的老核桃树被砍伐了,旁边长出的新核桃树已经有老碗口粗了。听说我们回来了,大姐带着“狗娃”来看我们。
    
狗娃长得敦敦实实,一张憨厚老实的大脸,大头,胖鼓嘟嘟,很可爱。他看到舅母爱吃核桃,就哧溜哧溜爬上了核桃树,别看他胖,爬起树来,比猴子还快,他很快就摘了一大堆核桃,初秋的核桃还没有离皮,青皮核桃,一砸,溅染一手姜黄的汁液,时间一长,十个手指都难看地发黑,即使这样,妻子也顾不了那么多,我也帮他剥核桃皮,为了孩子,也为了她爱吃核桃,她这个爱好,一直保持到了现在。狗娃看到我们弄脏了手,他从自己拴钥匙的链子上,解下了一把小刀,送给了妻子,说是专门用来剜青核桃用的,这是一把自制的粗糙小刀,是用8号铁丝折弯曲,再在石头上砸扁,然后打磨的一个小小的弯刀,还带有一个木头的小柄,剜核桃时,把刀尖插进核桃顶端,一用力,核桃就裂为两半,然后用刀尖挑出核桃仁,这样吃核桃一点也弄不脏手。后来听大姐说,这是狗娃自己打磨的小刀,为此还弄伤了手,是他的心爱之物,平时总是拴在钥匙链上,连借人都不肯,狗娃却大方地送给了舅母。
    
临别时,我们邀请大姐带狗娃到汉中来玩,大姐答应了,一听能到那么远的地方去,狗娃显得很兴奋、很高兴的样子!因为他从来没有出过远门,连宝鸡也没有去过!
    
我们回到汉中几个月,就听到了噩耗,狗娃走了,而且是永远地走了,没有想到与狗娃的最后一面,竟然成为诀别!
    
狗娃的这把小刀,成了我们对他的唯一纪念,直到现在,妻子还在用这把小刀吃核桃,一用这小刀就想起了狗娃,妻子叹口气说:“狗娃真是个懂事的孩子,可惜了!”

【打印此页】
汉中文化网 www.hzwhwang.com 版权所有    陕ICP备16010438号-1    网站编辑E-mail:bianji@hzwhwang.com    QQ:3477833007
陕公网安备 61070202000287号 号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文域名: 汉中文化.com  
汉中市互联网违法和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16-2226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