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文化网—最具文化品位的汉上网络家园
站内搜索:
您当前所在位置: 汉中文化网 > 读吧
翠柏森森荫忠义,沔水滔滔诉远情
作者: admin
发布时间: 2017-03-07 16:06:03
            ——拜谒武侯祠、武侯墓怀古

“刘备王业今何在,诸葛大名万古留”,一提起诸葛亮,中国人都知道!
沿着108国道从汉中西去四十多公里,便到了山水形胜、虎踞龙盘的勉县。勉县地处川、陕、甘三省要冲,形势险固,“前控六路之师,后据西蜀之粟,左通荆襄之财,右出秦陇之马”,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沔水两岸,定军山下,更是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逐鹿争霸的古战场,“这里时不时“牧童拾得旧刀枪”,偶尔还会发现“铜蒺藜”(扎马钉)。拂去千年历史尘烟,“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闻名遐迩的武侯祠、武侯墓,就座落在沔水之滨,定军山下,伴着滔滔沔水,披沙拣金,浸染着“定军十里草木香”,流芳千古!
      勉县武侯祠是蜀汉后主刘禅敕诏修建的唯一武侯祠,也是全国兴建最早的武侯祠,号称“天下第一武侯祠”。而定军山脚下的武侯墓则是尊奉诸葛亮生前遗命安放忠武侯英灵的唯一墓冢。
      每年仲春,清明节前后,当妖娆的旱莲花,开成一片火红,拜谒缅怀诸葛孔明高洁品德,观赏旱莲繁花似锦盛况的中外游客纷至沓来,观者如潮,掀起了一年一度诸葛亮文化节、旱莲文化节的高潮。从而使武侯祠、墓,成为秦岭南来盛况空前的人文旅游景观。这情景有点像西洋人到了中国必登万里长城,来到陕西必看秦始皇兵马俑的意味,如果游客秦岭南来没有到过武侯祠、墓,就不算真正到过汉中、来过勉县!
      当我一次次走近武侯祠、武侯墓,目睹人头攒动的善男信女的虔诚膜拜,沉浸在香烟缭绕的肃穆庄严气氛里,我的思绪不由得飘渺悠远起来,一种尊崇与敬畏的情愫从内心油然升腾,弥漫全身。同时,一种百思不解的疑惑也油然涌上心头,久久不能释怀,人们为什么会对诸葛亮如此地崇拜和敬仰,自他死后,绵延一千多年长久不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历史现象、文化奇观和民俗人文景观。他的事迹、故事和传说,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已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不管是官场政要、书斋文人、田间老农、还是学童小儿,都能信手拈来,如数家珍,说出个子丑寅卯。
      诸葛亮的魅力究竟何来?他能给跪拜在他塑像面前志在仕途的人平步青云,乌纱帽越来越大、权柄恒久在握?!他能让风烛残年的老人身体壮硕、风华再现?!他能使新婚的夫妇“携子之手,与之偕老”相伴终生,走完人生的风雨历程?他能许以莘莘学子优良的成绩、锦绣前程!?!还是他能让天降甘霖地长硕果、使神州大地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我一次次深情叩问诸葛孔明的英灵,一次次走进青灯黄卷,拍开历史的尘封,去触摸那段已经久远淡去的历史风雨云烟,感受诸葛孔明短短五十四载人生春秋的丰功伟业,探究他至今仍然活在人们心中,默默延续演绎着他人生精彩画卷的奥秘,追溯他高洁品德的高山仰止,潺潺流长。
      我有意躲开尘世的繁华热闹,避开青烟袅袅的崇敬膜拜,在一个咋暖还寒、细雨濛濛的早春,又一次走近武侯祠,悄悄来造访拜谒诸葛孔明的忠魂,渴望能透过厚重历史的帷幕邂逅他鲜活灵动的英灵,冰释心中的疑惑。
      我默默行走在青砖布地的武侯祠里,神情肃然、脚步轻轻,唯恐惊扰了诸葛孔明,他为蜀汉江山、黎民百姓,戎马倥偬、呕心沥血,太辛劳、太疲惫,不忍心打搅他静静地的沉眠休息。走进高大恢宏的祠门,绕过乐楼来到耸立的牌坊前,我久久徘徊着,细细揣摩“天下第一流”的深意,那峭立的琴楼上,仿佛传出先生轻拂慢捻的幽远琴声,诉说着一千八百年前那场骇退司马懿千军万马的空城计谋。我小心翼翼地跨进宏阔的戟门,在那座明隆庆年间铸造的千余斤的大香炉前,只有零星寥落的几个游客在上香。拜殿两侧陈列悬挂着历代官宦名流、文人墨客的题诗楹联。迈进朴拙厚实的门槛,进入大殿,正中神龛上肃然端坐着诸葛亮高大的鎏金塑像,睿智的双眼,眼帘微垂,掩不住他的慈眉善目,他神情闲雅目光淡定地端详着面前的芸芸众生,看他们匍匐在自己脚下的顶礼膜拜,他右手轻抚琴弦,左手持漫卷兵书,仿佛文韬武略了然于心、成竹在胸。塑像上方悬挂着清嘉庆皇帝亲题的“忠贯云霄”的楹匾,可谓是对诸葛亮品德风骨的高度提炼和概括。
      我徜徉在幽深肃穆的武侯祠里,三院五进布局、中轴对称的宏敞祠园,被回廊紧密衔接,浑然一体。我的目光悄然摩挲着一通通碑石,一块块楹匾,追寻解读着诸葛孔明被千秋崇敬的奥秘和玄机,“天下第一流”、“忠贯云霄”“高山流水”、“万古清高”、“日月高悬出师表,风云长护定军山”每一通碑石、每一块楹联,都深情表达了对诸葛孔明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卓尔不群的高洁品德的由衷敬仰和赞颂。“苍松翠柏有真性,行云流水含天机” ,武侯祠内原植古柏六十四株,现在尚存十八株,个个参天合抱、枝柯蔽空,演绎诠释着诸葛亮泽庇万代的功德。大殿前后及东西院落里,植有数株银桂、丹桂,仲秋吐蕊绽放,桂馨风清、香溢四野,被誉为勉县八景之一。尤其令人赞叹称奇的是,在鼓楼东园内,有一株高大的乔木花树名为旱莲,属国内罕见的奇花异卉,仲春时节,一岁一荣,旱莲绽苞怒放,繁花似锦,艳压群芳,分外妖娆,那如灯似盏的硕大花朵,开满枝头,像点燃了无数团熊熊燃烧的火炬,烛照古今。后院的千竿翠竹枝青叶茂、婆娑起舞,微风过处,旱莲馨香扑面,翠竹清音盈耳,这不正是亘古长存的大自然对诸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品德与精神的随风传唱吗?多少年来旱莲默默地伫立在武侯祠之侧,陪伴守护着高风亮节的诸葛亮的英灵忠魂,沐浴着细雨煦风,搏击着雷电霜雪,坚守着中华民族千年的道德追求与聪明智慧,旱莲居尘世而不染,处群芳而不妖的高洁芬芳与诸葛亮内敛隐忍、卓尔不群的馨德,交相辉映,烛照古今,清气满乾坤!
      缓步走出武侯祠,雨过天晴,只见那雨霁的斜阳分外亮丽,在高大恢宏的殿宇上投射出一片辉煌斑斓的耀眼而神秘,在参天耸立的翠柏上镀上一层耀眼的亮色,我内心深处的疑惑叩问仿佛得到了些许的答案:人格的魅力、榜样的力量,能跨越时空,穿透历史,茁壮成长为一种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我打算再去拜谒武侯墓,在忠武侯的墓冢前追寻诸葛亮功德经世传诵不衰的奥妙。武侯墓座落在汉江南岸,定军山北麓,这里丘峦起伏,翠柏苍苍,进入陵园大门,献殿前有合抱古柏,虬枝参差,盘旋着凌霄藤蔓,人称爬柏凌霄,每年夏至,红花朵朵,绕柏凌空,翠叶红朵,宛若古柏开花,故有“千年古柏开红花”之说,堪称奇观。
      武侯墓依山而枕,势态岿然,墓冢形状为覆斗形,高五米,方圆六十米,四周砌以八卦形花墙。墓前建有“前坟亭”,上悬“双桂流芳”匾额,墓后是“护墓双桂”,高达二十多米,树冠如盖,翠荫蔽冢,秋高气爽、丹桂飘香时节,香远溢清。据说武侯墓的双桂,花瓣为罕见的七瓣或八瓣,八月桂花香,秋风过处,簌簌娑娑,洒落一地碎金,游客争相捡拾扫取,归去装为枕芯,一室皆香,或入药熬喝,听说有清火明目的奇效。墓园原植翠柏五十四株,暗喻诸葛亮的有生之年,现存二十二株,均被视为十分珍贵的保护植物,听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粮油要靠户口本紧张供应的时候,为了保证古柏枝繁叶茂、健康生长,经有关部门特批,武侯墓里的每一株古柏都拥有食油供应卡,且供应标准比一般普通人的要高,足见古柏的珍奇和文物部门的重视。
      诸葛亮生前崇尚廉洁节俭,反对奢华厚葬。临死“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墓冢较历代帝王将相的都要普通和矮小,不像其他奢华帝王将相髙陵山冢的恢宏壮丽。“英雄不了心中事,浩气犹生墓上云。”诸葛亮用他生前忠义廉洁、勤政爱民、鞠躬尽瘁、高风亮节的言行品德,诠释延续了他短暂五十四度春秋的人生辉煌,把他的生前身后事绵延千载、传承不衰。
      走出暮色四合的武侯墓,远处村舍里的灯火已经次第点燃,勉县县城已经是华灯初上,斑斓奢华的霓虹灯明灭闪烁。我心头突然涌现出“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却已经死了”的诗句,用这样的诗句解读诸葛亮现象不是很恰切么!
      我头脑中忽然豁然开朗,在物欲泛滥,功利现实、享乐奢华的时代,人们仍然乐此不疲地信奉敬仰崇拜诸葛亮,他们追寻的绝不是眼前的利益和手边的实惠,而是超越物质层面的一种形而上的精神的追求和向往,是一种虚空高蹈的对人生价值,生命意义的终极叩问和追寻!
      “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诸葛亮”他们在睿智英明千古一相的诸葛亮身上,赋予了自己的想象和理想,寄托了自己的希冀和心愿。

       同一个诸葛亮,历代统治者看到的是忠心耿耿,忠贞不贰,忠于王事,谨守臣节,无野心,不谮越,不谋权篡位的能臣贤相,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忠义,是“感通君臣分,义激鱼水情”的君臣和谐,鱼水相亲;文人墨客看到的是“内儒外法”合乎儒家道德伦理法度的典范,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榜样,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楷模;英雄才俊看到的是鲲鹏展翅、一鸣惊人是智慧者被知遇发现施展自己绝世才能的奇迹,是“士为知己者死”的以身相许,是隆中对策,纵横捭阖“英雄有用武之地”酣畅淋漓,是“知识智慧改变命运”的神话;贤明文臣看到的是“臣使君以忠”,是居处以恭、执事以敬、与人以忠的为臣之道,是勤政爱民,洁身自好,是廉洁奉公、俭以养德、淡泊明志的道德追求;谋略家看到的是“文韬武略”的祖师,是火烧赤壁的智慧,是六出祁山,五伐曹魏,以攻为守的谋略对策;英雄豪杰看到的是知不可为而为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英武果敢,积极进取,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竭尽心智和呕心沥血;道德家看到的是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报答的伦理规范和道德操守的坚守和执着;平民百姓看到的弱能胜强,柔能克刚的奇迹,是七擒孟获的宽厚仁慈,是草船借箭、空城施计、木牛流马的神话,是神机妙算、无所不能“智多星”的神人超人。世人看到的是道德师表,智慧的化身!
      诸葛亮——中国人心目中:一个永远的“忠臣”、“清官”情结,一个道德智慧的亘古神话!

【打印此页】
汉中文化网 www.hzwhwang.com 版权所有    陕ICP备16010438号-1    网站编辑E-mail:bianji@hzwhwang.com    QQ:3477833007
陕公网安备 61070202000287号 号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文域名: 汉中文化.com  
汉中市互联网违法和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16-2226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