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文化网 hzwhwang.com 讯 6月2日,由吴珊编撰的《秦风蜀韵羌楚影——秦巴汉水民间舞蹈概览》新书读者见面会在汉中举行。汉中文化艺术界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见面会并畅谈该书的文学和艺术价值,给予充分肯定。
陕南秦巴山区地处中国地理版图的中心,自古以来栈道纵横,河流密布,成为我国东西、南、北各种地域文化碰撞和交错地带,致使这一地区同秦陇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和中原文化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多元交融,在民间舞蹈上就表现出“秦风蜀韵羌楚影”的显著特征。
全书据此从地理、历史、民情风俗、民族、宗教、音乐、美术等多学科的联系中进行整理,具有资料性、工具性和研究性。全书搜集、整理了地处秦巴山区汉水上游、陕南一带近50种民间舞蹈形式,约20万字,近800幅照片插图。从秦巴汉水民间舞蹈分布的地域,产生的起因,所起的作用,以及内容、形式、情趣等方面进行仔细梳理,分为宗教祭祀、社火玩灯、歌舞小戏三类,连同“论文·附录类”共四个篇章。
原陕西省作协副主席、汉中市文联主席、国家一级作家(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王蓬说,本书把秦巴山区汉水流域传承已久又特色鲜明的民间舞蹈搜罗的齐备而丰富,这是作者广泛深入调查的结果,全书图文并茂、分类规范,为继承、保护、发扬做了大量工作,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秦风蜀韵羌楚影——秦巴汉水民间舞蹈概览》一书图文并茂,资料翔实,既有对各种民间舞蹈表演程式、动作的具体介绍,也有对服装道具制作图样的精准描绘,还有对各种民间舞蹈的源流、演变的学术探究,亦有对各种舞蹈器乐、唱词的辑录整理,可视之为陕南汉中民间舞蹈的百科全书。陕西理工大学原文学院院长、刘清河教授说,依照本书的资料和讲述,可将流行于陕南汉中的各种民间舞蹈实施排演,重现其风姿和韵味,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有利于各种民间舞蹈的技艺传承和发扬光大。
刘清河教授认为,该书还将与民间舞蹈相关的民间传说一并辑录,如“板凳龙”与赵国胤的传说、“水兽舞”与消水河滩的五龙曝阳神话、“磨影子”与经营豆腐生意人家的故事等,激发了读者的猎奇心理,增强了本书的可阅读性。书中对不少歌舞内容的介绍,还具有相当的道德情操和为人处世的教化意义,有助于人们在娱乐中精神修养的提升。
民间舞蹈是民间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民间文化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文化无疑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和精神的映射与展现,亦是一个民族自强不息、奋力前行的动因和根基。传承和发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有利于提升民族成员的文化自信心和凝聚力。
见面会上,大家积极发言对该书的出版发行表示祝贺,书法家武妙华、王景元还分别向作者赠送书法作品以示贺意。该书2018年4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39.3万字。王蓬、刘清河为本书作序。
本书编著者吴珊是陕西理工大学艺术学院的一位年轻教师,她结合自身的学科专业和学校所处的地理区位研究地域文化,值得关注。吴珊,1979年12月生,陕西汉中人。艺术硕士,陕西理工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讲师,陕西省音乐家协会会员。自幼学习舞蹈,钢琴。1998年从陕西省艺术师范学校毕业,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和舞蹈学的专业课考试最终选择了音乐教育。在大学期间,师从我国著名的古筝教育和演奏家曲云教授学习古筝。2002年进入陕西理工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主要从事钢琴,古筝教学。曾担任学校大型晚会、文艺活动的舞蹈编导。2011年考入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获得钢琴表演的艺术硕士学位,同时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从事教学工作以来,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的多项比赛,分别荣获金奖、二等奖、三等奖等。被陕西省音协,陕西秦筝协会,汉中市音协多次评为“优秀指导教师”。《浅谈秦筝流派的风格特点》、《陕南锣鼓草原生态音乐探析》、《高校音乐专业对地方民间音乐传承发展的作用》等多篇学术论文发表在省级期刊以及国家级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