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文化网—最具文化品位的汉上网络家园
站内搜索:
您当前所在位置: 汉中文化网 > 资讯
凿空拓荒惠古今 博望功绩世名扬——《张骞》特种邮票在城固首发
作者: admin
发布时间: 2017-09-21 01:08:09

       汉中文化网 hzwhwang.com 讯  凿空拓荒惠古今,博望功绩世名扬。9月20日上午10点,中国邮政《张骞》邮票首发仪式在城固县张骞纪念馆隆重举行,以此纪念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作出的巨大贡献。

 

 

      本次发行的《张骞》特种邮票一套2枚,小型张1枚,图案内容分别为:《凿空西域》、《开辟丝路》,小型张内容为《张骞像》,另特别发行《张骞像》小型张四连张一枚,材质为绢质。该套邮票第一枚《凿空西域》,以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为背景,描绘了张骞摆脱匈奴长年囚禁后仍心系使命,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不畏艰辛继续前行的场景;第二枚《开辟丝路》,以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为背景,描绘了张骞以汉朝中郎将的身份到访西域,与西域各国政权建立友好关系的场景;小型张为《张骞像》,以汉代宫廷建筑环境为背景,展现了晚年张骞的英姿。 

 

 

      当目光聚焦在这方寸之间,仿佛穿越到了2100多年前,伟岸的张骞在塞北的大漠高原上,任凭呼啸的寒风吹散他的发髻,任凭漫天的黄沙迷茫他的双眼,万里艰险阻挡不了坚韧无畏、矢志不渝的张骞,在没有精确的地图、也没有指南针、没有车马的时代,他手持汉武大帝授予的汉节,代表国家出使西域,踏过无边无际的莽莽戈壁和黄沙大漠,到达一个远在天边被中原人视为传说中的地方,凿空拓荒,开辟了一条震惊世界的丝绸之路。 

 

       首发仪式由城固县人民政府、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汉中市分公司共同主办,由城固县委宣传部、城固县文物旅游局、中国邮政集团城固县分公司承办,主题是“张骞故里、丝绸之源” 。 中国邮政集团陕西省分公司副总经理李爱军,汉中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丁西云,原中华集邮联合会副会长王新中,陕西省集邮协会秘书长刘武奇,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杨晓虎、市邮政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都金钊,市邮政管理局副局长吴晓莉,汉中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建钧,中国邮政集团汉中分公司总经理谭代平、副总经理李明,市委宣传部教宣科科长陈卫明,城固县级领导王志伟、李国鸿、陈旆利、杨刚、王丽以及县上有关部门、汉中市各县邮政分公司、驻汉媒体、全国各地集邮爱好者等共800余人参加本次首发仪式。

 

 

      首发仪式上,城固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志伟致开幕辞,刘武奇宣读邮票首发活动批复,丁西云、李爱军为《张骞》特种邮票首发揭幕,都金钊、杨刚为张骞主题邮票纪念册揭幕,谭代平、李国鸿为邮票首发纪念日首日封揭幕。现场穿插的汉服表演、汉舞《汉未央》、音诗画《博望礼赞》、汉舞《蒹葭》等文艺演出,让在场观众目不暇接,展现了博大精深的汉文化。 

 

 

      首发仪式现场,以张骞为题材的电视剧《丝路使者》出品方汉中文化传媒集团介绍了筹拍情况。《丝路使者》由著名演员、导演唐国强先生任总监制,由汉中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众乐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上海沅禾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联合投资摄制。

 

 

      当天,主办方还举办了 “我是集邮大冠军”网络评选颁奖、全国青少年集邮夏令营“丝路 驿路 复兴路”看邮票讲故事活动获奖小朋友现场演讲和张骞主题集邮展、邮迷见面会、张骞后人现场签收邮品、汉武士真人秀互动幸运大抽奖等与邮票相关的主题活动。

 

 

      《张骞》特种邮票是继《关公》《诸葛亮》《包公》《玄奘》之后,中国邮票发行的第五套中国古代人物系列邮票,这些华夏名人的形象,荣登国家邮票的方寸天地,是续写华夏子孙不惧艰险,乐于交流,勇于开拓,砥砺前行的当代篇章。

《张骞》特种邮票发行仪式放在世界文化遗产点张骞墓举行具有重大的意义,进一步宣传城固、弘扬张骞精神,提高了城固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的知名度。张骞登上国家名片,向世人展示了张骞作为“丝绸之路”开拓者的特殊历史地位,以及城固独特的地方文化魅力。 

 

 

      【资料】张骞(公元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人。中国古代杰出的外交家、探险家、旅行家。

      汉武帝建元年(公元前140),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三年出陇西,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张骞出使西域本为贯彻汉武帝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之战略意图,但出使西域后汉夷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恐怕是汉武帝所始料不及的。因而,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历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在汉代以前,西域对几乎所有中原人而言都是十分陌生的神秘地方。西汉初年的时候,人们逐渐从东西往来的行商的描述中了解到西域的一些情况,仍很有限。公元前138年,张骞终于率先向这块未知的地方发出挑战。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张骞是汉中人,陈寿说是“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县)人”,建元年中为郎。 汉武帝时期,国家强盛,但仍然受到北方强大的匈奴的威胁。为了摆脱匈奴的威胁,汉武帝想派使者去联络西域各国,特别是与匈奴有矛盾的大月氏(今苏联乌兹别克、塔吉克),共伐匈奴。为此,汉武帝“乃募能使者”。张骞“以郎应募,使月氏”。随行的人除堂邑父外,共有100多人。张骞这次出使,由于带有重大的政治目的,自然会受到匈奴的阻挠,会有各种艰险。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张骞一行人出陇西(今甘肃临洮南)途径匈奴时,被匈奴抓获,扣留。扣压不是几天、几月,而是10年。匈奴人给他娶妻生子,想以此拴住张骞,老死匈奴。然而张骞“持汉切不失,”念念不忘身负的使命。 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张骞取道昆仑山北麓,青海柴达木盆地的羌族居住区回国。由于羌族被匈奴控制,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趁匈奴内乱逃回长安,历尽千辛万苦,前后用了十三年时间。出发时带着随从一百人,返回时,只剩甘父一人同行,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为了表彰张骞的功绩,汉武帝封他为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 张骞这次出使,经历了许多国家,知道了西域的许多情况。他第一次以汉朝使者的身份,与西域的一些国家交往,沟通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联系。历史上称他的这次出使是“凿空(孔)”,意思是张骞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的孔道。这次出使虽然没有达到汉武帝要求的政治目的,但是通过他的旅行观察,却获得了有关西域各国极为丰富的地理知识,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张骞把这些地理知识写成报告上奏汉武帝,后来司马迁即据此写成了(大宛列传),得以保存至今。

 

      网络张骞通西域的意义,不仅丰富了中国人的地理知识,扩大了中国人的地理视野,而且直接促进了中国和西方物质文化交流,中国精美的手工艺品,特别是丝绸、漆器、玉器、铜器传列西方,而西域的土产如苜蓿、葡萄、胡桃(核桃)、石榴、胡麻(芝麻)、胡豆(蚕豆)、胡瓜(黄瓜)、大蒜、胡萝卜,各种毛织品、毛皮、良马、骆驼、狮子、驼鸟等陆续传入中国。西方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杂技也传入中国,对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从我国甘肃、新疆到今阿富汗、伊朗等地的陆路交通,即著名的“丝绸之路”,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张骞一生曾两次出使西域,行经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地,足迹遍及中亚、西亚各地,开辟了中国与西域诸国沟通往来之路,被视为开拓丝绸之路的第一人。自张骞以后,中原与西域关系密切,往来不断,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公元前114年张骞病故,归葬故里。鉴于张骞在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功绩,张骞墓历朝历代得到得到地方政府和张氏后裔的保护,墓葬形制保持较为完好。1983年,城固县人民政府成立专门保护机构----张骞纪念馆。2006年,张骞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张骞墓作为‘丝绸之路’遗产点之一,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打印此页】
汉中文化网 www.hzwhwang.com 版权所有    陕ICP备16010438号-1    网站编辑E-mail:bianji@hzwhwang.com    QQ:3477833007
陕公网安备 61070202000287号 号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文域名: 汉中文化.com  
汉中市互联网违法和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16-2226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