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文化网 hzwhwang.com 讯 1月17日,“中国蜀道方志丛书”发布暨《古道研究》创刊研讨会在汉中举行。(点击阅读全图)
陕西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谯伟,汉中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赵杰,汉中市委办副主任、市档案局局长、市档案馆馆长王宏凯,汉中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宋瑜,西华师范大学中华档案文献研究院院长金生杨,西华师范大学蜀道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罗建新教授,汉中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芳及“中国蜀道方志丛书”编委会专家、汉中市地方志办、广元市地方志办、广元市社科联、汉中市县相关单位领导和嘉宾出席活动。陕西理工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徐向阳主持开幕环节。
王政军、金生杨、宋瑜、谯伟先后致辞。
谯伟、王宏凯、宋瑜和丛书主编陈洪、孙启祥共同上台为“中国蜀道方志丛书”首批成果新书揭幕。
广元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主任陈洪介绍“中国蜀道丛书”编纂出版工程规划。西安出版社编辑部主任张正原介绍相关出版情况。
广元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与汉中汉江书院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更好整合资源,加强交流合作,推动蜀道文化挖掘、整理、研究走上新台阶。陈洪和汉江书院王政军院长登台签署《蜀道文化研究合作战略合作协议》并合影留念。
广元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向汉江书院捐赠蜀道文化成果一套以及台北故宫藏《汉江南北图》复制件一套。
专家主旨发言阶段由陈洪主持,多位专家学者在研讨会上围绕蜀道的历史地理、文献价值、文化内涵和当代应用等主题展开深入探讨。西华师范大学蜀道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罗建新,陕西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汉江书院副院长梁中效,西华师范大学中华档案文献研究院院长、教授金生杨,陕西理工大学学报哲社版主编、研究员冯岁平,西华师范大学教授、《蜀道研究》期刊执行主编郭洪义分别为大家带来了《方志赋能蜀道遗产保护传承的实践路径》《明清方志与连云栈道》《蜀道上的飞仙岭、飞仙关与飞仙阁》《汉代的蜀道书法艺术》《蜀道文献整理研究应当充分关注利用蜀道方志中的金石文献》的精彩讲授,受到与会同仁的高度关注与好评。
汉江汤汤、蜀道荡荡。蜀道,之于中国历史,不啻于中国人的精神力量和文化理想。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秦蜀古道作为连接关中平原与四川盆地的重要通道,不仅是古代交通史上的重要见证,也是中华文明多元融合与传播的重要象征。纷纷表示将不断推动蜀道文化的深入挖掘和研究阐释,讲好蜀道故事,扩大蜀道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影响力,让蜀道研究走进生活,走进普罗大众,让蜀道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最佳载体。我们相信,与会专家学者对蜀道研究的挚爱与用情用心,对于进一步推进跨区域、多学科综合研究蜀道具有积极意义。未来,区域联动、科技创新和跨学科研究将为古道文化的保护与传播注入新动能,推动中国古道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
据了解,2024年8月,陕甘川渝四省市专家携手,共同推动《中国蜀道丛书》编纂出版工程。《中国蜀道方志丛书》首批推出《褒斜道历代方志集成》《故道历代方志集成》《傥骆道历代方志集成》和《子午道历代方志集成》4种共计122册,由西安出版社出版发行。其中《褒斜道历代方志集成》收录国内外所藏褒斜道所经府州厅县的 33 种历代方志,包括6 种孤本方志与 3 种珍稀方志,汇编成 34 大册;《故道历代方志集成》收录国内外所藏褒斜道所经府州厅县的 30种历代方志,包括6 种孤本方志与6种珍稀方志,汇编成 30 大册;《傥骆道历代方志集成》收录国内外所藏褒斜道所经府州厅县的 25种历代方志,包括8 种孤本方志与 3 种珍稀方志,汇编成 30 大册;《子午道历代方志集成》收录国内外所藏褒斜道所经府州厅县的 33 种历代方志,包括6 种孤本方志与 3 种珍稀方志,汇编成 28大册。这是蜀道方志整理汇编的重大成果,为研究褒斜道的历史变迁、文化传承、地理风貌等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富资料,无论是历史学者探寻古代交通要道的发展脉络,还是文化爱好者深入了解地域文化的深厚底蕴,都将是不可或缺的珍贵宝藏,开启全面深入探究褒斜道的全新篇章,极具收藏与研究价值。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古道历史文化和文献档案研究,《古道研究》学术集刊将跨学科融合,整合历史学、地理学、文献学、文化学、考古学等多学科资源,对古道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不仅关注学术理论的探讨,还注重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文化遗产保护、旅游开发等实际领域。同时积极借鉴国外类似古道研究的经验与成果,促进中国古道研究的国际化发展的办刊思路。深入挖掘中国交通古道的历史地理、文献、文化内涵,推动相关学术研究的发展,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暂定每年出版两辑,通过学术会议、网络平台等渠道发行,同时与国内外相关学术机构进行交换。
活动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陕西理工大学主办,汉中汉江书院、广元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元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陕西理工大学人文学院、陕西理工大学汉文化研究院、西安出版社共同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