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文化网 hzwhwang.com 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历代相传的宝贵财富、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汉中考察时指出“汉中藤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久负盛名,要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更好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近年来,汉中非遗保护工作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守正创新,持续推进非遗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探索出以藤编为代表的“传承人的龙头企业+手艺人的合作社+勤快人的家庭工坊+电商人的线上小铺+创新人的研发基地”的成功经验,汉中藤编、宁强羌绣、城固架花、镇巴宣纸等老手艺焕发新活力,成为带动群众就业创业、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抓扶持推动非遗传承。汉中市现有各级非遗项目505个、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56人。汉中制定了《汉中市非遗传承基地认定与管理办法》,争取上级非遗保护资金300余万元,支持汉中藤编、镇巴宣纸等非遗开展技艺培训、提升传习场所,为群众提供就近、居家就业岗位,3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被命名为全国第一批乡村工匠名师,成功创建国家级、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4个,全市19家省级非遗工坊年产值1.34亿元。
聚合力赋能非遗创新。建立汉中市非遗保护联席会议制度,推进汉中藤编、陕南民歌非遗地方立法进程,出台支持非遗特色产业发展、非遗金融服务利好政策。与陕西理工大学、西安美术学院等高校合作实施非遗工艺提升、文创开发计划,“汉风”棕叶扇、羌绣公交卡等非遗文创新品受到市场青睐,7件藤编作品在国家非遗馆展出,“汉江之源 羌族故里”非遗体验之旅被列为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促传播擦亮非遗名片。承办陕西省首届“守艺人”传统手工技艺非遗大展,同时,策划举办非遗美食季、非遗文创集市、面皮大赛、生产性非遗产品展50余场次,搭建非遗主客共享、互利互惠平台。汉中非遗多次亮相“中美旅游高层对话”、央视《非遗里的中国》《乡村振兴中国行》栏目,走进中亚、香港等地交流互鉴,汉中藤编、宁强羌绣联袂国际品牌,海内外订单逐年攀升,不仅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更成为彰显文化自信、展现中华风采的窗口。
“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汉中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郭绵表示,下一步,汉中将继续拓宽“非遗+”路径,在推进非遗“两创”实践、壮大传承群体、促进非遗融合上持续用力,让更多群众成为非遗保护的参与者和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