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文化网hzwhwang.com讯 一条古蜀道,半部华夏史。近日,2024陕西汉中·蜀道及石门石刻学术研讨会在陕西汉中召开。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唐诗之路研究会会长、南开大学教授卢盛江,陕西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谯伟,汉中市委宣传部主持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寇荣峰,汉中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徐红菊,汉中市博物馆馆长卢辉,汉中市石门水库管理局局长冯彦红等领导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并致辞。陕西理工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李宜蓬主持开幕式。
与会领导分别致辞。研讨会分开幕式、主题报告、交流讨论、座谈发言、现场考察等形式进行。与会代表分别就蜀道及石门石刻研究、保护、利用、申遗和文化传承进行深入探讨与交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博事业、蜀道的关怀和重视;对陕西广播电视台六集电视纪录片《秦蜀古道》拍摄方案建言献策,集体考察汉中市博物馆的蜀道和栈道展览。
蜀道及石门栈道是中华文明的大通道和文化瑰宝,是西部文化的轴心、艺术廊道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文化支撑。研讨会聚焦蜀道历史研究、蜀道文学研究、石门石刻研究、蜀道开发研究,推动蜀道文化传承、蜀道研究可持续发展,是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汉中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旨在进一步加大对蜀道遗产保护研究利用和秦巴旅游资源开发,必将对中国蜀道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产生积极影响。
蜀道文化线路是中华民族先民留给后世子孙和全人类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以汉中为界,蜀道分南段和北段,北段以西安、宝鸡为起点,翻越秦岭到达汉中地区,南段从汉中开始,再向南翻越大巴山、米仓山到达成都、重庆。北段主要包括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四条道路,南段主要包括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三条道路,除此之外,还有联系川陇的祁山道、景谷道、阴平道等。其中汉中境内的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对历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发挥过重大作用,在书法、建筑艺术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在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门摩崖石刻有12方在2023年入选国家文物局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是蜀道及摩崖石刻的精华。
来自南开大学、西北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天水师范学院、陇南师范学院、陕西理工大学和陕西省文物局、汉中市文旅局、上海博物馆、汉中市博物馆等高校、历史、文献、考古、蜀道、博物馆、档案等单位或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和学生参加活动。
活动由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唐诗之路研究会、陕西理工大学、汉中市博物馆、石门水库管理局共同主办,陕西理工大学汉中汉文化研究院、人文学院承办,汉中蜀道石刻艺术博物馆、汉中汉江书院等单位协办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