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文化网 hzwhwang.com 讯 张骞,被誉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他一生两次出使西域,不仅有凿空之功,也对后世中国与西方的联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作为“丝绸之路”的人物代表,其敢为人先、开拓进取、忠于使命的精神不断被后人以各种形式诠释、丰富和升华。8月9日,“追循足迹担使命 感恩奋进谱新篇”——网络媒体看汉中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张骞纪念馆。
感悟张骞精神,探寻丝路遗迹。张骞纪念馆位于汉中市城固县城西2.3公里处的博望街道办事处饶家营村,是依托我国西汉时期著名的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之墓而建的陵园式人文景观。园区建筑为典型的汉代风格,重檐飞角,气势雄伟。1956年8月,张骞墓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列为陕西省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张骞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张骞墓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21年创建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陕西省首批中小学研学教育基地”、“陕西省科普教育基地”等。
馆区占地面积约145亩,馆内林木荫翳,花草繁茂,随处可憩可游。东区整体以献殿为中轴,对称分布,献殿内置张骞塑像及汉简,东西配殿为展室,利用绘画、照片、拓片、沙盘、视频等手段,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张骞不平凡的一生,以及“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巨大作用。西区为综合展示区,依据城固县文化遗产和馆藏文物特点,设置了汉上名城—城固、叩古宝山、城固出土青铜器、两汉城固历史文化、西北联大在城固及廉政教育6个主题展,上展文物400余件(套)。
张骞的出生地白崖村,现有张氏后裔千余人。“我在过去几年里亲身实地重走、考察、探索了丝绸之路,见证了祖辈的足迹与荣光,也更深刻地感受到在当时环境下,祖先出使的不易。距离张骞开拓丝绸之路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但张骞文化和丝路文化已经‘遍地生花’,是对丝路文化最有力的见证和延续。”张骞第67代后裔、张骞与丝绸之路文化学者张利军动情地说。目前,“张骞 (墓) 清明祭祀典”被汉中市人民政府列为《汉中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张骞传说》被列入国务院发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走进馆区,张骞生平事迹展、张骞故里展、张骞事迹剪影展、张骞事迹油画展等全面翔实地为游客展示了张骞其人及其壮举,并利用展板、拓片、沙盘、视频、VP体验、文化氛围营造等手段,多角度地进行了展示,大家一边听讲解员的讲解,一边拍照,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副院长席会东说:“来到张骞纪念馆探访,我有一种回到历史、穿越时空的感受,对传承弘扬丝路精神和张骞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要打好丝路开拓者这张名片,讲好张骞故事,传承弘扬张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完成家国使命的精神。从学术研究角度来说,我们更应该继承张骞精神,不断开辟知识边疆和知识边界,以新学术领域的探索推动学术研究的进步,将学术研究的进步转化为课堂教材进一步推动国民知识提升。我认为,和张骞一样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历史、法律、风土人情,有了更广阔的视野才能实现更高质量的合作发展,通过交流互鉴才能碰撞出更多思想火花、发现更多新的内涵。”
为让文物‘活’起来,博物馆创新了很多传承发展方式,借助日常接待、配合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遗产日等积极开展各类社教主题宣讲活动和传统文化活动,开发“博学堂”教育专栏和“博学云课堂”“云博望”线上专栏,通过讲好张骞故事、传播好张骞精神,将张骞自身的优良品质、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弘扬传播给社会公众,切实发挥爱教基地和研学基地的教育作用,发挥张骞墓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教育、展示、研究等社会服务功能,让张骞墓这一历史文化遗产焕发光芒。“很多古遗迹在乡村保护的难度特别大,但是张骞墓在清朝的时候就受到了政府的保护,1956年成为第一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长期以来我们通过多种专业保护手段加强对张骞墓的保护,并发布文化保护管理的地方性法规,专门成立遗产监测部对张骞墓及附属文物进行监测,做好定期巡查、记录分析、整理存档。”张骞纪念馆、城固县博物馆副馆长方芳向采访团介绍。
近年来,通过第一届、第二届张骞国际学术研讨会、丝路源点·青年学者论坛、西北联大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论坛、围绕张骞、张骞墓、丝绸之路及张骞出使西域的原因、意义、开拓丝绸之路对世界文明进程的推进,张骞生平事迹以及汉武帝时代的民族精神诸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和研究。先后编制发放幼儿、小学、中学版文化遗产普及教育读本达6.5万余册,创作以张骞为主题的论文及文学作品《张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踏出丝路才带的使者》《张骞·墓·纪念馆》《张骞与张骞墓》《丝路开拓者张骞》《丝路使者张骞》《西北联大在城固》青少年读本《丝路使者张骞》、馆刊《博望》等著作近二十部。同时,还积极为张骞量身打造了动漫IP形象,围绕张骞IP形象制作了一系列相关文创产品,其中“张骞IP形象”获得了“新光奖”中国西安第九届国际原创动漫大赛最佳形象及表情提名奖,也获得了汉中市首届文化创意作品大赛第一名。
同日,“探源中华文脉 发现宝藏陕西”网络主题采访活动也同时启动。来自新华网、国际在线陕西站、央广网、中国文化网、汉中文化网等媒体记者一起走进城固张骞纪念馆,开启了本次网络主题采访活动序幕。活动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和来汉考察重要指示,推动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思想新部署,进一步推进汉江流域历史文化传承,全方位、立体式宣传展示汉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研究等方面的特色亮点和举措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