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文化网 hzwhwang.com 讯 7月26日,由陕西省作家协会、汉中市委宣传部主办,陕西文学院、汉中市文联、汉中市作家协会承办的“发挥文学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陕西省第二期“百优”作家采访调研活动走进汉中洋县。陕西文学院常务副院长韩霁虹,洋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学宏,汉中市文联副主席张迈,洋县文联主席贾军,洋县作协主席李雪茹等出席活动。
采访调研团首站来到洋县蔡伦墓祠景区,这里位于陕西洋县龙亭镇,这里是造纸术发明家蔡伦的封地、葬地、造纸试验地,这里既是一处风景的胜迹,更是一座历史的宝库,现为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由祠区、墓区、纸文化博物馆区三部分组成。院内清代古建筑群整齐排列,古柏参天、翠竹成荫,汉桂、朴树、药树等见证者沧桑巨变,各代名家书画真迹石刻,花纹图案既粗犷又精细的砖雕、浮雕及大批汉代出土文物彰显着历史之厚重。
走进纸文化博物馆,歇山顶建筑的“纸文化陈列室”,系统展示了纸的起源、造纸术在历代的发展、历代关于纸的文献记载、造纸术的传播过程。廊式仿汉“纸坊”细腻、完整的展现了最古老原始的“蔡伦”造纸法,身怀绝技的纸匠师傅,动作娴熟地现场演示了“蔡侯纸”的手工抄造过程。在众宝齐备的四宝斋中,用湖笔蘸上徽墨,笔走龙凤,尽情挥洒于“蔡侯纸”上,使此次旅行化作难忘的回忆。
冒着酷暑,大家驱车来到洋县龙亭田园荷蛙荷鱼共生项目基地,这里以“稳粮富民、绿色循环”为基本原则,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实行标准输出、技术输出,通过品牌共享、技术共享、市场共享,高标准建设“朱鹮国际·稻蛙空间”稻蛙示范基地。这里的主人介绍,项目紧紧围绕“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发展,先期建设200亩荷蛙、荷鱼共生养殖示范基地,正积极实施“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共建万亩稻蛙共生基地、带动 1000多农户发展,后面还要建设深加工生产车间,达到最佳生态效益和文化旅游效益最大化。
大家驱车一路直达长青华阳景区,这里地处中国南北自然分界线的秦岭南麓,平均海拔1700m,全年平均气温14.5℃,负氧离子浓度高达6000-10000/cm3,是国家AAAA级景区。先后被国家、陕西省命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著名文化旅游古镇”、“中国最佳宜居小镇”、“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陕西省党史教育基地”。是集历史文化古镇品味、秦岭自然生态体验、珍稀动植物观赏、研学科考探险、红色教育培训、旅居康养度假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目的地。景区动植物资源丰富,素有中国“动植物生态资源宝库”之称。“秦岭四宝”--朱鹮、大熊猫、金丝猴、羚牛在同一区域同时期出现,国内外罕见。
华阳古镇秦汉成集镇,唐宋设县制,至今已有2000余载历史,是傥骆古道上有名的古道驿站、古军事要冲、古政治经济文化重镇,享有“千年古船城,秦岭第一镇”的美誉。1935年3月,红二十五军北上途径华阳,建立了七个乡苏维埃政权,点燃了华阳革命的星火。被国家住建部命名为全国最美宜居小镇(2016年),受省、部表彰为文化旅游名镇,荣获中国最具潜力的十大古镇之一称号(2011年),是陕西省十大著名古镇之一。徜徉街市,古镇如一叶精美的小舟,荡漾在青山绿水之间,“城在山头市在舟,万家烟火一船收”,是古蜀道遗产廊道上重要的历史文化影观。大家纷纷表示,作家们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抒写出富有生命力的作品,汉中优美厚重的人文历史文化资源为作家们创作的宝库,值得用文学去更深发掘和充分表达。(一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