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文化网 hzwhwang.com 讯 8月20日,汉中市国学研究会2022年工作会议在汉中召开。
汉中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芳,汉中文化学者、汉中市国学研究会名誉主席、主席、顾问、副主席、秘书长、副秘书长及部分常务理事参加会议。赵万宏主持会议。
张芳讲话对汉中市国学研究会2022年工作会议召开表示祝贺,期望汉中市国学研究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引领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守人民立场、坚持“二为”方向,坚持“绿色循环.汉风古韵”战略定位,以喜迎党的二十大为主题,根据自身特点,精心策划文艺活动,坚持文艺“六进”,主动服务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共同唱响时代主旋律,共同树立新时代美好生活新风尚,提升汉文化发展的软实力,展示汉中新形象,提高汉中知名度。
汉中市国学研究会主席王继胜总结研究会2021年总体工作。王继胜表示,2021年,汉中市国学研究会在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中国文联第十一次、作协第十次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鼓舞下,在地方党政部门和省国学研究会的领导下,全体会员和热爱国学的义工志愿者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坚持研究、传承、弘扬、践行国学和以传统文化为抓手,坚持一手抗疫、一手抓繁荣发展,一年来,研究会围绕建党百年学教活动丰富多彩,骨干会员的作用发挥明显,中华道德讲堂活动扎实开展,弘扬优良家风和推广中华孝道讲坛活动反响良好,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纵深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22年,汉中市国学研究会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在全国文代会和作代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探索传承国学、研究国学的新路子,继续举办好道德大讲堂,弘扬礼、仪、廉、智、信理念,传统文化传承到各个行业中去,让它开花结果;二是继续深入学校、社区、企业、部队、乡镇,开展中华传统孝道讲坛讲座和好美德、好家风的传承活动,使中华孝道精神继续深入到社会各界中去;三是不断完善自身建设和内部机构,积极举办专业委员会建设,广泛扩展学科和吸纳人才,壮大国学队伍,强化组织建设;四是深入到广大农村积极参与振兴乡村建设活动,为农村这个阵地文化繁荣做出贡献;五是积极与机关、学校、社区、农村联建家风场馆,推进国学的研究、传承和弘扬工作;六是继续开展好敬老献爱心活动,全年计划到四家敬老院、五个行政村开展爱心敬老活动。
汉中市国学研究会秘书长余永福传达了汉中市民政局关于社会团体分支机构整治行动工作有关文件精神和汉中市文联关于开展文艺“六进”工作的有关精神。会议增补李斌为汉中市国学研究会副主席。王篷、何宁、梁中效、李宜蓬、刘清河、李振峰等分别发言,畅谈汉中文化建设的思路与愿景,并提出了建议。
据了解,过去的一年,汉中市国学研究会面对疫情严峻形势,三次组织会员开展扶贫献爱心活动,捐助孤寡老人两万元物资。开展了六场传家风、弘孝道讲堂。开展了清明祭祀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活动,主席王继胜和副主席梁中效参与中国总工会在城固确定的中国民间饮食8大碗菜系推广命名活动,并在全市文联系统干部培训班讲述了汉文化和民间文化的研究传承弘扬一课,副主席梁中效在全市汉文化讲坛上作精彩的汉文化讲座,副主席兼秘书长赵万宏在《衮雪》刊物上发表使命与担当,陕西理工大学脱贫攻坚《纪实》刊物上发表文章及评论 11篇,参编著作《热血忠心光辉秦巴》记城固籍革命烈士刘善长获张骞古城杯,城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周年全国散文诗歌征文大赛二等奖。慈善爱心专委会负责人赵静一行,多次深入部队、养老院、精神病院为孤寡老人献爱心、捐赠物品,弘扬大爱;先后在部队、学校、村镇、养老院开展了中华道德讲堂6场次,参加讲座听众达 1000 多人,在六个村镇组织了六场弘扬优良家风和推广中华孝道的讲坛活动,1500多人受益。
围绕党建百年活动,不断引领全体会员增强感恩党和拥护党的自觉性,国学会主席团成员带头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文章,决心做一名合格的文艺战士;联合汉中市消防队指战员共同举办实战练兵应急训练和文艺演出活动,宣传纪念5.12地震,促进了应急救援技能的提高;举办了献礼建党百年庆典活动,向老年公寓、汉中高速交警大队等四个单位捐防暑降温物品价值3万多元,向汉台区朝阳社区环卫站和重阳节慰问老人捐赠棉衣棉袜价值万余元。举办了女性健康知识讲座活动两场;积极配合陕西《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工程编写组补充汉中民间故事、民间歌谣、诗歌、民间戏剧和相关资料百余份。推荐22人进入《中国民间文学大系》陕西卷.汉中篇。李斌编撰的《汉中人手册》正紧张征稿。国学会理事程文徽同志被邀请去甘肃、四川授中国羌族文化课。刘晓泉、马爱平《回眸八渡河畔》一书受到关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顺利开展,2万多册民间文化书籍分别赠送到6个学校,同时开展剪纸和戏剧进校园,受到师生欢迎;张海生、余永福出版了上中下南郑风采、南郑民间故事,理事段继刚、叶文分别出版了洋县、城固民间故事集,张祺蔚积极探索研究红军在碑坝一带的活动轨迹并研究家规、家训、家谱、家族等多领域文化成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