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文化网—最具文化品位的汉上网络家园
站内搜索:
您当前所在位置: 汉中文化网 > 资讯
假日出游好去处 真美汉中欢迎您……
作者: admin
发布时间: 2016-12-20 22:47:10

       又是一个假日,放却工作,邀上好友,穿越秦岭巴山,来到鱼米之乡汉中,一同感受真美汉中的魅力。

       汉中地处陕西省西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资源富集,自古被称为“天府之国”和“鱼米之乡”,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之美誉。

古汉台望江楼

        汉中是汉文化发祥地、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丰富,历史遗存甚多。其中以汉代及三国时期的遗存最为丰富,有古栈道、褒斜道石门、石门摩崖石刻、山河堰、古汉台、拜将台、饮马池、武侯墓与武侯祠等。

        古栈道位于秦岭巴山之间的汉中盆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描述了当时交通之险恶。所谓栈道,就是沿河修筑的道路,在通过河弯的凹岸或断崖绝壁处,凿石架木而成。在汉代以后的一千多年中,栈道时兴时废,或部分改线,现在保存的栈道遗迹分歧较多,首推留坝县丁家村和阎王砭等地。

拜将坛

  褒斜道石门是褒斜道南口的一个人工隧道,史称石门。隧洞长十六米三,宽四米二,南口高三米四五,北口高三米七五。两车在洞内可并行。石门开凿于公元一世纪,始于汉明帝水平六年(公元63年),到九年(公元66年)四月成就,距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穿山隧道。开凿之法,也确有创造性,是用“火焚水激”方法开凿的。

  褒斜道及其石门,自汉代以来,通而复塞,塞而复通,历次修复多有摩崖石刻。人们感怀栈道、石门、古山河堰之雄伟,常为文题记,或题词留名,于是就有了镌于石门洞内和洞外断崖、陡壁、褒河岸边及河床巨砾之上的百余方石刻。其中有以汉魏石刻为主体的十三种摩崖石刻,唐宋以来已著称于世,为历代考古学家、书法家所推崇,誉满全国,世称“石门十三品”。

黎坪景区

  山河堰是汉中地区有史可查的最早的水利工程。《宋史 吴传》、《宋史 杨政传》都有重修山河堰的记载,并有宋代《重修山河堰记》石碑两块和《重修山河堰》摩崖一方。

  古汉台、拜将台和饮马池位于今汉中中心城区,相传都是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刘邦驻汉中时的遗迹。

“汉中四宝”金丝猴(图片提供/屈萍)

        武侯墓即诸葛亮的坟墓。因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蜀汉国,生前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谥为忠武侯,所以人称他的墓为武侯墓。此墓距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虽历经战乱却一直受到人民的保护。

        今日的汉中,更是以暂新的神姿开放的胸怀为世人神往。汉中民俗、土特产、小吃、端公戏、社火、汉调桄桄……数不胜收,使人流连往返。正是春风化雨,物阜民康。(摄影 宁彧)

【打印此页】
汉中文化网 www.hzwhwang.com 版权所有    陕ICP备16010438号-1    网站编辑E-mail:bianji@hzwhwang.com    QQ:3477833007
陕公网安备 61070202000287号 号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文域名: 汉中文化.com  
汉中市互联网违法和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16-2226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