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文化网—最具文化品位的汉上网络家园
站内搜索:
您当前所在位置: 汉中文化网 > 资讯
精准脱贫摘穷帽 干群努力奔小康——城固县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荣膺全省“三连优
作者: admin
发布时间: 2020-10-16 16:50:36

      汉中文化网 hzwhwang.com 讯  10月16日,汉中举行“打赢脱贫攻坚,共圆全面小康”系列主题城固专场新闻发布会,汉中市副市长、城固县委书记陈心亮,副县长、县扶贫办主任张本德介绍城固县脱贫攻坚新亮点,并回答记者提问。


 

      城固是汉中市副中心城市,总面积2265平方公里,辖15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232个行政村、40个社区,总人口54.3万,是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陕西历史文化名城和省级生态县,也是秦巴山片区贫困县、川陕革命老区县。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01个(深贫村19个),贫困人口27388户76314人,贫困发生率14.3%,特别是南北山区受自然条件等制约,部分群众贫困程度较深,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脱贫攻坚为重为大为先为统揽,举全县之力集中攻坚,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累计减贫24146,户71672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05%,101个贫困村退出。今年2月,省政府宣布城固整县脱贫摘帽。剩余3242户4642名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已全部达标,即将如期脱贫。2017—2019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荣膺全省“三连优”,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今年获得全省脱贫攻坚工作组织创新奖。



      构筑“三大体系”,攻坚责任全面夯实。一是建立作战体系强统揽。担实压紧“党委政府同责、四套班子共管、四支队伍攻坚”责任体系,建立健全以县脱贫攻坚指挥部为“司令部”、10个行业扶贫推进组为“先锋队”、10个督导组为“督战队”、2个巡查执纪组为“执法队”、县镇村组四级党员干部为“主力军”的“金字塔”式作战体系,各项工作级级担责、层层递进、有效落实。二是完善帮扶体系促攻坚。聚焦谁来扶、怎么扶、如何脱,创新推行“A+1+1+N”精准帮扶机制,县、镇、村三级书记带头遍访贫困村(户)查实情、摸实底,县级领导全部下沉一线、指挥作战,13600余名干部按照“住农家、走农户、吃派饭、摸家底、找办法、真帮忙”工作要求,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形成了各级尽责、优势互补、联动发力的帮扶体系。三是健全保障体系提质效。推行脱贫攻坚成效和综合目标“双考核”,将脱贫攻坚考核分值提高到25分,7个任务较重的镇权重达50%,考核“指挥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建立健全防返贫监测预警、稳定增收带贫益贫、村级扶贫资产管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管护、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等五项长效机制,持续巩固提升脱贫质量和成效。


 

      精准落实政策,民生短板全面补齐。城固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精准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夯实脱贫攻坚基础,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一是基础设施“大提升”。大力实施路网通达、饮水安全、电力改造、网络覆盖、环境美化五大工程,累计投入建设资金5.2亿元,硬化道路、安全饮水、活动场所、标准化卫生室实现“村村有”,道路、水电、通讯实现“户户通”,农村环境面貌实现“大变样”。推行镇村户三级“扶贫项目超市”,强化项目资金使用监管和绩效审计评估,项目实施有力有序、资金运行安全高效。二是安全住房“无遗漏”。深入开展“住上好房、消除危房”专项行动,累计实施危房改造2649户、易地扶贫搬迁4459户,全县15.19万户农村常住人口安全住房全部达标。加快旧宅基地腾退扫尾工程,实施复垦1.06万亩,工作经验在全省交流推广。三是义务教育“零辍学”。织牢普惠政策、精准资助、财政救助、结对帮扶、政策宣传“五张网”,资助各学段困难学生10.96万人次、1.01亿元,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一个也没有少”。2019年,我县代表陕西省高质量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复验。四是基本医疗“有人管”。建立医联体和健联体“两大体系”,健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保障”,贫困人口参保率达100%。常态化开展医疗签约服务,贫困户住院实行“一站式服务”“一单式结算”,合规费用报销比例达80—85%,健康扶贫探索实践获得国家卫健委调研肯定。五是兜底保障“全覆盖”。严格落实“分类施保”和“渐退帮扶”政策,织密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临时救助、残疾人社会福利“保障网”。全县4599户低保户、2719名五保户和5505名残疾人均足额发放各类救助补贴,实现应兜尽兜、应保尽保。六是志智双扶“激内力”。坚持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创新实施思想补钙、文化育人、典型引领、乡贤带动、新风易俗“五大工程”,持续激发贫困群众自主脱贫内生动力,实现物质、精神“双脱贫”。


 

      聚焦兴产兴业,群众收入全面增加。紧紧扭住“村村有产兴业、户户有业增收”目标,着力兴产业、促就业,活消费、强集体,群众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一是扶贫产业持续壮大。坚定走农业产业集约化、设施化、科技化、工商资本化发展道路,因地制宜、“长”“短”结合,做大做强柑桔、猕猴桃、元胡、生猪、蛋鸭等骨干强产业,做优做精蓝莓、灵芝、立体种养等小精特产业。累计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284个,培育各类经营主体1190个,带动1.38万户贫困户直接增收1.03亿元。统筹推进光伏、旅游、工贸等扶贫业态,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二是就业人员不断增加。坚持“产业有不足,就业下功夫”,全面落实就业创业“七个一批”措施,建成(认定)社区工厂26个、就业创业扶贫基地31个,开发公益性岗位2505个。把返岗就业作为脱贫增收的头等大事,积极克服疫情影响,制定应对疫情“八条措施”,25222名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有条件的贫困劳动力家庭每户至少1人稳定就业。三是消费扶贫成效显著。精心策划“农特产品大卖场”等18项消费扶贫月系列活动,9月22日至10月8日签约64.3万元、销售252.1万元。加快推进消费扶贫“三专”建设,积极拓宽农特产品销售渠道,1—9月完成销售额1.65亿元,受益贫困人口6700余人,“扶贫832”平台销售和采购金额均排名全市前三。  



      统筹各方资源,帮扶力量全面汇聚。大力实施“人才交流与培训、产业协作与提升、劳务协作与就业、助医助学与社会帮扶”四大工程,与南通经济开发区开展全方位交流协作,累计投入苏陕协作资金1.41亿元,实施项目144个,覆盖带动贫困人口1.18万人。高标准建设的苏陕协作(通城)外贸轻工产业园和绿色食药产业园,成为汉中首个苏陕合作出口密集园区。深化与国企、高校、医疗机构的对接帮扶,广泛动员金融机构、企业、专业合作社、慈善组织和社会各界人士等积极参与,7家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投入资金428万元,22个贫困村、1098名贫困人口从中受益。

 


      创新方法举措,品牌经验全面叫响。工作中,该县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批具有城固特色的扶贫模式和经验做法,得到全国、全省肯定推广。一是创新“8456”产业扶贫模式稳增收。建成柑桔、猕猴桃、元胡、茶叶、蔬菜、林下经济、畜禽养殖、小众种养等八大扶贫产业带,健全产业规划、技术服务、示范引领、产权改革“四大体系”,打造龙头企业、合作社、现代园区、产业联盟带动和贫困户自主发展服务“五大平台”,推行就业带动型、流转金支付型、入股分红型、订单收购型、代种代养型、合作帮扶型“六种模式”,全县有产业发展意愿和条件的贫困户均在一个或多个产业链上分享红利,经验做法得到胡和平同志批示肯定。二是探索“八型”发展模式强集体。积极探索资产经营型、物业租赁型、旅游开发型、入股合作型、服务创收型、产业带动型、区域辐射型、互联网+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经营等“八型”模式,建立健全村集体经济发展与村干部奖励报酬挂钩机制,实现农户收入增加、集体经济发展共赢,干部积极性、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目前,全县已消灭了空壳村,贫困村平均资产达30万元以上、年平均收益5万元以上。三是推行“贤行桔乡5+6”工作法树新风。成立全省首家县级乡贤文化促进会,建立县镇村三级乡贤组织,广大乡贤踊跃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工作经验入选全国百佳社会治理典型案例。四是试点系统集成改革促振兴。以开展全省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与乡村振兴系统集成改革试点为抓手,科学编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9—2022年)》,狠抓长效产业,提升美丽城固,淳化村风民风,优化基层治理,增加农民收入,17个镇办各确定1—2个村试点示范,成功创建省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6个,奋力实现脱贫与振兴平滑过渡、一体推进。

 


      强化党建引领,作风能力全面提升。一是党旗领航强基础。大力实施抓党建促脱贫“堡垒、头雁、先锋”三大工程,在全省全市率先成立贫困村临时党支部,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有效统领“四支队伍”。注重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特别是支部书记,“一肩挑”比例达100%,村级组织引领带富能力持续增强。二是严管厚爱树导向。出台《强化组织保障助推脱贫摘帽二十条措施》《整县脱贫摘帽十条纪律要求》,进一步夯实全体干部政治责任和工作责任。树立在脱贫一线培养选拔干部的鲜明导向,2016年以来,共奖掖提拔脱贫攻坚一线优秀干部173名,广大干部敢担善为、勇创一流热情持续迸发。三是改进作风添动力。把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纳入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出台《坚决反对和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整治突出问题的通知》,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

      陈心亮表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坚信,全县将在社会各界的倾情支援下,在全县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如期高质量实现脱贫收官,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步够格迈入小康社会。

【打印此页】
汉中文化网 www.hzwhwang.com 版权所有    陕ICP备16010438号-1    网站编辑E-mail:bianji@hzwhwang.com    QQ:3477833007
陕公网安备 61070202000287号 号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文域名: 汉中文化.com  
汉中市互联网违法和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16-2226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