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文化网—最具文化品位的汉上网络家园
站内搜索:
您当前所在位置: 汉中文化网 > 资讯
【名家访谈】水墨丹青里的艺术人生——汉中市文学艺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著名画家高裕德采访记
作者: admin
发布时间: 2020-10-02 15:33:21

      

      原文链接(点击标题查阅):【名家访谈】水墨丹青里的艺术人生——汉中市文学艺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著名画家高裕德采访记



      戴着眼镜的钟南山,双臂环抱胸前,白大褂被风掀动,双目凝视前方,表情凝重而坚定,身后一大群戴着口罩的医护人员正匆忙前行,更多的高举拳头,个个目光坚定……站在画前,耳畔似乎传来阵阵呐喊加油声……这便是汉中画家高裕德的抗疫新作《众志成城》。急促的笔触,简单的着色,水墨丹青里的形似更神似,展示给我们的是时代的强音、民族的自信和战疫的必胜,让我们看到了艺术的魅力和艺术家的绵绵情怀。



       年已八旬的高老,曾任汉中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市书画院院长、市政协委员,市群艺馆研究馆员,长期从事群众美术工作,现为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汉中市美协顾问、陕西理工学院艺术学院兼职教授。2017年,第二届汉中市文学艺术终身成就奖颁奖,高裕德荣获汉中市委、市政府设立的文学艺术个人成就最高奖。他矍铄的面容,温婉的言谈,随和的笑颜,俨然邻家慈祥可敬的大爷;他立足乡土、植根群众,低调谦和、亲切从容的举手投足间,分明藏不住大艺术家的气质和魅力。


      时光退回到1954年。这一年,15岁的高裕德考入西安美院附中。他埋头苦练,努力学习中西绘画基础,使他对西洋画和中国画有了深刻的理解。1961年,高老从西安美院国画系毕业,留校任教。在西安美院学习、生活的十余年是高老生活的黄金时代,成就了他的未来。高老说,是恩比天大的西美老师为他传道授业,是党和人民养育了他,把一个无知的孩子引领到国家高等艺术殿堂。他还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使他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他清楚地记得当时的老院长锺纪明在开学典礼上的说,美院是要“为人民培养艺术家”。其时,长安画派创始人石鲁、赵望云曾在学院讲学,自己曾那么认真地聆听石鲁老师讲“四写”(速写、慢写、默写、写意),并努力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著名花鸟画家郑乃珖教授、山水画家罗铭教授示范现场写生,自己默默学习。全国有名的画家刘文西老师、张义潜老师、陈忠志老师陪伴他们四年,上山下乡,同吃、同住、同劳动,坚持艺术实践,老师们不但教会了他作画,更教会了他做人,他们是良师益友、是领路人。高老说,我一辈子都在向老师们学习,把老师们传授的知识传授给下一代,这也算是对老师的缅怀。说到自己老师,高老的脸上满是温情的回忆、感恩和幸福。


《毛主席在延安》160cm* 1.80cm

      “羡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升”,毕业时,他创作的《河清有日》(国画)入选全国大学生出国作品展,《乡邮员》(国画)入选西北美展。高老说,作品和画家的欣赏水准、悟性和对生活的理解、渗透能力有很大关系。自己的每一幅作品都有现实某个地点的影子,都着重呈现时代的变化,而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创作更踏实更接地气。

      1964年,因为时局的变化,年富力强的高裕德被调入延安市美术公司。4个做花圈的同事都没有文化,自己负责延安纪念品和礼品的设计、制作工作。“十年饮冰,难凉热血”,特殊的时期,在延安,除了必要的工作,他把其余的时间和精力都用于了读书、考察和实践,跑遍了延安的山山水水和全国的工艺美术厂,收集陕北民间剪纸,再重新设计,找工人刻字,将不到10人的厂子发展到了百人规模。经过潜心钻研,高裕德设计创作的《延安剪纸》《陕北刺绣》在广交会有了订货,创造了延安工艺美术品出口的历史,迎来了延安剪纸换外汇可喜局面。1972年他设计的剪纸、刺绣、石雕镶嵌等13件作品入选“第九届全国工艺美术展览”;1973年,周恩来总理陪外国元首蓬皮杜、范文同到延安,选中自己的作品赠送外宾,这成为轰动一时的大事。相继,《延安颂》入编《中国工艺美术》,《大生产》(剪纸)在1978年《美术》第二期刊登。


《巴山火种》90cm*120cm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这句话在高老这儿似乎并不是真理。因为高学历,他自然逃不过“牛棚”岁月。但“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就会在逆境中生活。”,高老心中有对美术事业的执念,有对人民服务的情怀,“牛棚”苦难一结束,他就立刻又全身心投入设计绘画艺术。

       1979年,在那个万物复苏的时节,一段机缘的巧合,高裕德被调回汉中,在市群艺馆从事群众美术辅导工作。从此,真正迎来了他大踏步发展的春天,迈进了他人生事业万象更新的新天地。“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高老说,辗转流离,回到故土就回到了安宁。之后,他走遍了秦巴汉水完成了上千幅山水画写生,走上了他的潜心治学育人之路,这是他引以为豪的“不归路”。


《伴侣》90cm*120cm

      时值高考恢复之际,很多的初高中学生慕名而来,跟着他学画画,很多人相继考入大专院校。他说,自己毕业于美院,所学的与高考一致,尽自己所能,为社会培养后继人才是职责所系。很快,他创办了职业美术班,又联合西安大专院校在群众艺术馆办起了大专班,还被任命为原陕西理工大学艺术系筹备工作组副主任,参加学校艺术系的筹备工作,艺术系成立后,他又走上讲台,还先后邀请西安美院多名教授来汉中讲学,培养了一批青少年考入了高等艺术院校。创办汉上青年画家群,带领大家深入生活、辅导写生和创作,汉中青年的作品先后入选了第八、九、十届全国美展。连续送走了两届学生,协同教育局、劳动局、人事局,把毕业的学员全部安置在需要的岗位,好多后来在文化馆工作,成为骨干,形成了今日汉中画坛以青年为核心的画家队伍。说到这,高老发出了一阵爽朗的笑声。

      育人的同时,他自己不忘坚持艺术实践,多幅作品参加全国和省市美展,获得多种奖项,入选多种画册。多次在北京、兰州、乌鲁木齐、深圳、三亚举办个展或联展。出版作品有连环画、速写集和《高裕德画集》。96年应邀出访日本,并在出云市举办个展。他的名字入编《陕西文化名人录》及现代美术家等辞书,还被评为陕西省民主党派先进工作者,市政协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志在顶峰的人,决不会因留恋半山腰的奇花异草而停止攀登的步伐”。面对外界的聘邀,高裕德不为所动。他热心美术教育,重视培养新人,半生都献给了讲台。他希望绘画艺术得以传承,希望美术为社会和人民服务。他说,“生命并没有价值,除非你选择并赋予它价值。没有哪个地方有幸福,除非你为自己带来幸福”。



《百鹮朝阳图》500cm*200cm


      他凭着积极热情的工作态度、精湛卓越的业务能力,策划、主持、主办了汉中市多种大型美术活动。汉中市经济洽谈展览会、老年书画家研讨会、市政协进京书画展、汉中赴深圳书画展、赴日书画展、迎香港回归儿童百米画卷大奖赛、汉中市美协会员年展、市书画院作品展、汉中台胞水彩画展、三省四市联展、名家邀请展等活动风生水起,受到广泛关注和欢迎。他发起组建汉中市书画之家,成立汉中市书画院,主持首届汉中市美协工作……都得到各界的广泛认同,为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促进汉中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大唐诗魂》 500cm*200cm 

      “人品高尚、热衷公益事业,实实在在有情怀和担当的画家”,是大家给高裕德最中肯的评价和肯定。在任市书画院院长期间,他特为西乡县贫困乡(麻柳)主办汉中市书画家扶贫义卖展。在任汉中市美协主席期间,佛坪大洪灾,他立刻组织百名书画赈灾义卖活动,将所得款项第一时间全部送往灾区。5.12汶川大地震,波击到陕西,宁强、略阳灾情严重,他积极捐款资助的同时,以胡锦涛总书记在宁强灾区慰问灾民为题材投入创作,他不顾年迈和酷暑,经过数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大幅国画《怀抱》,以艺术的形式彰显时代的风貌,唤起时代的正能量,在汉中展出,《汉中日报》头版头条整版刊登,被宁强县和汉中市作为年历画出版印刷,发送灾区,深受读者的好评。

      在高老的工作室,我们发现他的每一作品都是生活的在现,写实与创新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正是他作品鲜活的生命力。他体验生活、写生创作、向生活学习,在大自然中寻求美感,他的作品都源于生活,都是对生活的生动再现,都有一定的时代背景。“生活哺育了我,是我创作的源泉”“我的作品就像我的孩子,为了使我的作品更加优秀,只有努力完善自己”,高裕德淡然地说。


《风流千古》500cm*200cm

      几十年来,高裕德先生就是这样坚持创作和教授他的学生。60年的从艺历程,形成了他独特的画风和艺术魅力。高老向我们介绍说,走上艺术创作之路,是自己不断探索不断整理人生的过程。他给自己树立了一个艺术的标准,即怎么样深入生活,怎么样描绘自己的体会,他把自己所学的全部给了社会,给了汉中,把自己的爱全部给了家乡,给了教育。我们分明看到,高老的脸上浮现一抹掩饰不住的欣慰的笑。

      采访接近尾声时,高老借用爱因斯坦说的“不要努力成为一个成功者,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和我们共勉。高老亦是如此。退休十余载,不仅桃李满天下,而且创作也到达了黄金时期。他依然从未间断群众美术工作,仍活跃在汉中的书苑画坛,是汉中美术界的良师益友,深受大家的敬重。 

      水墨丹青绘锦绣,一片丹心育桃李。让我们祝福高裕德老人的艺术人生之树常绿、生命之水长流。 ( 责任编辑 /云水君 )


       原文链接:【名家访谈】水墨丹青里的艺术人生——汉中市文学艺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著名画家高裕德采访记


      


【打印此页】
汉中文化网 www.hzwhwang.com 版权所有    陕ICP备16010438号-1    网站编辑E-mail:bianji@hzwhwang.com    QQ:3477833007
陕公网安备 61070202000287号 号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文域名: 汉中文化.com  
汉中市互联网违法和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16-2226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