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文化网—最具文化品位的汉上网络家园
站内搜索:
您当前所在位置: 汉中文化网 > 专题>汉风文化
绕不开的那村
作者: admin
发布时间: 2019-01-12 15:55:31


      为尊重隐私,权且把那个小山村叫那村吧。    那村,在秦岭南坡山脚下。    

      八年前,我曾对我的好友、中国电影资料馆的单万里说,我在那村挖到一个纪录片的富矿,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    

      我还给单万里说了在那村拍摄的一个细节。老两口老了,耙地时站不稳犁耙,老婆儿便在前面牵牛,老头儿拽住牛尾巴蹲在犁耙上耙地。    

      我住在那村跟拍了两户人家,一户姓李,一户姓邵。两家人的共同点是,主要劳力都在外面打工,家里都有一男一女两个上小学的孩子。不同点是,姓李的人家照顾孩子的,是两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姓邵的人家照顾两个孩子和公爹公婆的,是一位三十岁左右的妇女。

       两户人家,我是怕拍摄过程中出现不可预料的事,线索断了。    而最终,都砸了。    先说李家,李家的女孩是老人们三女子的孩子,姓马,叫马小倩,十一岁,上六年级。男孩是老人们二娃的孩子,叫李慈铭,十岁,上五年级。李慈铭的妈妈在他一岁半时去南方打工再没回来,李慈铭由爷爷和婆一手养大。李慈铭毕竟是孩子,见别人有妈,哭着跟爷爷和婆也要妈,老两口真还出去找过,没找着。

       李家的老人对两个孩子可上心了,再忙再累,啥都不叫孩子干,回到家吃完饭就催他们学习,做作业。    那村半山腰有座庙,老两口再苦再累,每遇神道日子便去庙里烧香拜佛,保佑两个孩子能考上大学。李老太婆给神上了香,在袅袅青烟里十指相合,虔诚地对神说,神啊,我们只有把孙女孙娃供出来这一个盼头了,只要让两个娃考上大学,你们喜吃啥我给你们敬啥。   

       既然跟踪他们拍摄,我得给他们做些实实在在的事。

      马小倩很上镜,我拍她的镜头最多。这孩子学习特别好,她以前一直跟父母在广东上学,二〇〇九年世界性的经济不景气,小倩的父母在那边经常没活干,才把她送回那村的外爷家。我怕她成长过程中有闪失,说服我的一位好友雷保寿对马小倩给予赞助。可是马小倩的爸爸好赌博,挣点钱全让他输了,马小倩上初二时,她妈一气之下跟她爸离了婚,用马小倩外婆的话说,小倩把心伤透了,便有了将就破罐子摔出点响声的念头,学习急剧滑坡,谁说也没用。

      孩子伤心着,从此我再没拍过马小倩。    再说邵家。邵家照顾两个孩子和两位老人的小媳妇叫党芝琴,男孩叫邵汉林,十二岁,女孩叫邵汉英,八岁。据说汉英属于超生,还被罚了款。

      党芝琴属于农村特别能干的妇女,不仅把两个孩子培养的好,还照顾年近八十岁的公爹和公婆,并种着五六亩田地,家里收拾的井井有条。因为马小倩的线索断了,我对党芝琴家的事很上心,后来,不仅跟党芝琴熟悉了,跟她公爹和公婆也熟了。老人见我给党芝琴拍片,不止一次在我面前夸奖他们的儿媳妇好。

      一天黄昏,我在玉米地里拍她锄草,累了,她说歇会儿,坐在田坎上,她喝着水看看我,望着远山说,得是我丑的很。    

      我半开玩笑说,哪儿啊,我能给你拍片就是因为你长得好看。

       很长时间她没说话,拿起锄头又干起来。我忽然意识到她话的意思,只是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显得很狼狈,谎称摄像机电池没电,溜了。

       一连两天,我没敢露面。一天下午,党芝琴的女儿喊我,说他们家蒸了红薯粉面皮,她婆让我过去吃。 

       我去了党芝琴家,她没看我,只是不停干着活。汉英的爷爷问我这两天咋不来拍片,我说在李家拍,过两天就过来拍。党芝琴手里的活没停,没看我,用我和她能理解的话说,算了,我这种坏女人有啥好拍的。

       我看看党芝琴,看看两位老人,很尴尬地笑笑对他们说,汉英她妈是坏女人这世上就没好女人了,你们说是吧?    老婆婆笑得脸变成一朵菊花,她说,那道未必,可是谁都把芝琴说不到坏处去。

      说实在话,我一点儿都没觉出党芝琴有啥坏的地方。   

      说实在话,当一年只能跟丈夫在一起待七八天的党芝琴对我说出那种想法,我反倒觉得她好得有血有肉,充满立体感。可是,道德的需要,我得对自己的行为有所约束。再就是,乡下有种极强的传统观念,跨越这种观念的门槛,给她造成伤害,便把个上好的女人给毁了。 

      老人休息去了,孩子们写作业,我得走了。

      走时,我拥抱了党芝琴,吻了她。    第二天,我离开了那村。再去那村,总是悄悄来,悄悄走。

      截止2016年,我先后在那村拍摄了800多分钟的素材,准备剪辑一部长单元纪录片参加一个国际影展。   

      去年四月的一天,我收到一个电话,是李慈铭他婆婆打来了的,老人未开口先哭了起来,说他家里出事了,让我过去一下。 

       我赶到那村见到李家婆婆,她拉着我的手哭成个泪人,说李慈铭初三毕业了,他们想让娃上高中考大学呢,学校却不让娃参加中考,我立马打电话让教育局的好友唐斌打听是怎么回事。原来李慈铭上初中时,跟同班那些乡下孩子经常在一起交流负面的、却又非常实际的问题,失去学习动力,学习成绩极差。 

      为了不让老人太伤心,我让唐斌说服学校让李慈铭参加中考,上高中的事咱再求人就是了。可是李慈铭说啥都不上了,要去外面打工。李慈铭的婆婆打他,可是那孩子一口咬定,不上就是不上。

      老人拉着我的手哭得上气不接下气,说,盼盼盼,盼了十几年啥都没看到,心凉得就跟不是自己的一样。    记录片的事儿,我的放下。我不能拿那村人的疼痛说事。

      我站在那村的村口,看着那些熟悉的房舍,走不进,又绕不开。(来源《汉风》第23期)


【打印此页】
汉中文化网 www.hzwhwang.com 版权所有    陕ICP备16010438号-1    网站编辑E-mail:bianji@hzwhwang.com    QQ:3477833007
陕公网安备 61070202000287号 号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文域名: 汉中文化.com  
汉中市互联网违法和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16-2226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