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文化网—最具文化品位的汉上网络家园
站内搜索:
您当前所在位置: 汉中文化网 > 人物
李跃军写意画评析
作者: admin
发布时间: 2016-12-20 23:21:30
      李跃军的作品《赏秋》在2011年荣获建党90周年全国书画展金奖,后来又有《紫气东来》(2012),《傲骨》(2012)和《紫藤》(2013),分别在全国和全省各种书画展上获一等奖或二等奖,这就逐渐引起了我对他的关注。跃军此次准备将多年的画作,集结成册,嘱我作序,我愉快地答应下来,也借机以《品评李跃军的花鸟画》为题,谈谈我的感受。

      花鸟画是中国画中传统画科,它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花鸟画的产生,在我看来,与我国悠久的农耕文明历史相关联。农耕文明属于自然经济社会,一切都顺自然而行,于是自然界的一切都显得那么有趣和可爱。热爱自然生命和恬淡的生存态度,都是花鸟画不可缺少的主体要素。但是,跃军则是生活于当下的现代人。在我国工业化的社会转型时期,跃军喜爱花鸟画,至少可以析出两种可能:一是要借作画来克服由社会变迁引起的喧嚣与躁动情绪,二是要表达自己热爱自然和寻求恬淡的文化价值追求。因此,要读懂跃军的画,品味出其中特有的审美情趣,进而了解跃军的情感方式,亦离不开这两种文化态度。

 
     
     从创作角度看,收入本画册的花鸟画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依循古人诗词确定画题的类型,一种是跃军自己确定画题的类型。这两种类型从跃军的画头题诗上可以很自然的区别出来。

     人吟咏花鸟的诗词是大多花鸟画画家们的选择,因此同类同题的花鸟画不在少数。例如,跃军《秋菊》上所题“秋去菊方好,天寒花自香,深怀傲霜意,那肯媚重阳”,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诗人、一代名臣王十朋的作品,曾为许多画家所选用。《梅花》所题“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是唐朝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的名句,亦为许多画家选用。引用古人吟咏花鸟诗词立意命题的好处是,在原有诗词立意上进行意境开拓,可以专注于审美方面的想象,专注于画面的线条色彩与构图,快速进入绘画技术层面。初入行当的跃军对此显然有所领悟。他一方面依循花鸟画传统,另一方面也加入了自己的体验与理解,进而用心于线条、色彩和构图。品味跃军此类画作,就需要细细地去看他的笔力。跃军所画《秋菊》的独到之处在于:构图左上方有黑色的大树枝丫,形成压迫之势,中间则是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菊花。尤其是左上方的黑色大树枝丫,采用写意的方式,让其似是而非,引起观赏者的猜测、关注和联想,从而成功地营造出天寒的氛围。

      跃军自己确定画题的类型,在本画册中也占有较大比例,如《汉南晚秋》、《汉南秋色》、《雄鸡司晨》、《太平报春》、《雏鸡》和《栖鸟》。画家自己创意,也就是艺术上所说的“有感而发”,这就使得跃军作画的立意方面,具有了较大的空间。在《雏鸡》中,画面由左上方起,一直到画面下方4/5之处,呈现着气象万千、色彩斑斓的牡丹,在画面1/5位置,出现了三只觅食的雏鸡,形象生动,清新可爱。其视觉冲击力在于色彩斑斓与清新可爱的对比,其立意的创新性也在于色彩斑斓与清新可爱中形成的审美张力,这种张力恰恰显现了跃军一种超越两种对立的情感倾向和生存体验。

      艺术欣赏本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活动。上述赏析,只是我的理解,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就很知足了。唯希望读者能从跃军的画作中发现更多的雅趣!(本文为汉中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教授李锐为李跃军画册所作序言 )
【打印此页】
汉中文化网 www.hzwhwang.com 版权所有    陕ICP备16010438号-1    网站编辑E-mail:bianji@hzwhwang.com    QQ:3477833007
陕公网安备 61070202000287号 号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文域名: 汉中文化.com  
汉中市互联网违法和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16-2226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