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文化网—最具文化品位的汉上网络家园
站内搜索:
您当前所在位置: 汉中文化网 > 读吧
朱鹮是“美丽中国”的象征
作者: 周茂兴
发布时间: 2022-10-22 15:45:19

       【摘要】朱鹮把生态美与文化美、形象美与灵魂美、物质美与精神美高度完美结合,它是中国生态美的象征,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是吉祥鸟中“美人”的象征,是爱与和平的象征。所以,朱鹮是“美丽中国”的象征。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九大之后,我国强力推进“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战略,为我国进入新阶段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美丽中国”,是指自然美、生态美、环境美、社会美、生活美。“美丽中国”是相生相谐的之大美,是大雅大俗之美,是中国形象之美,也是中国精神之美。 被誉为“仙鸟”的世界珍禽朱鹮,它把生态美与文化美、象形美与灵魂美、物质美与精神美高度完美结合,因而朱鹮是“美丽中国”的象征。 中国古代祖先们把鸟看成是神的象征,并用图像表现出来,供奉和崇拜。鸟崇拜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对美的热爱,对美的欣赏。鸟崇拜就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反映了中华民族尊重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寄托。


        鸟文化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生态意识,表现了人与万物和谐相处的生命理念,充满了对人世间万物的爱,这就是一种极富现代意蕴的生态美。


6cb78f67b5e56861ec2a4e003370e8b


一、朱鹮是中国生态美的象征 


        朱鹮,又名朱鹭,属鹳形目,鹮科,是古老的“仙鸟”,从油岩中发现的鹮类化石表明,鹮科鸟类生活在距今6,000万年前的始新世,它是世界上一种极为珍贵的鸟,享有“东方宝石”之称。 然而,这种历史渊源久远的生物,在经历了漫长的时光变迁之后,却险些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灭绝。人类科技的近代爆发,以一种极不寻常的姿态强势介入到自然当中,因为这种变化太剧烈,势必对自然界的生物造成极大影响,尤其对朱鹮这种鸟类而言,由于适应性较弱,一旦长期居留环境遭到破坏,就将遭遇灭顶之灾。 幸运的是,在北纬33度附近的秦岭南麓——陕西汉中市洋县,这是地球上一个神秘而又神奇的地方,是被世界公认的“地球上同一纬度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这里北倚秦岭,南屏巴山,汉江横贯其中,千百年来没有发生过大的灾难与灾害;这里生态环境良好,一年四季绿色覆盖大地,光照充足,水量充沛,物产丰富,南北物种兼有,没有污染,是天然氧吧;这里是中国大陆唯一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区。是世界罕见的物种基因库;这里不仅孕育了大熊猫、羚牛、金丝猴,也是朱鹮最后的庇护地,并为人类拯救朱鹮留存了最后一线曙光。 位于秦岭南麓、汉江边上的洋县,有平坦的坝子,有曲线优美舒展温柔的缓坡,有重叠起伏一袭秀气的丘陵,有挺拔伟岸,弥漫着原始森林气息的秦岭群峰,有如画如诗的地畦和稻田,更有性情温和天性怡然的乡民……。在世界各地的朱鹮相继灭绝之时,洋县却奇迹般地留住了这种鸟儿,并成为朱鹮的“诺亚方舟”。 转眼41年过去,在各级党政组织大力支持和洋县广大群众的精心呵护下,针对朱鹮特性,总结多年的保护经验,摸索完善出一套成功的具有朱鹮特色的“保护区十农户十信息员”的保护模式,使朱鹮从“再发现”到“拯救”、“保护”、“繁衍”、“兴旺”,历经诸多坎坷,朱鹮保护取得了种群数量倒金字塔式增长态势,从最初的7只,已经繁衍到7000多只,朱鹮成为一个令世界惊艳的鸟类家族。朱鹮从栖息地向历史分 布地的扩展,人工繁育和野生放飞走在世界前列,其保护模式受到国际保护组织的充分肯定,中国人谱写了人类文明史上拯救濒危物种的盛世华章,创造出生态保护的经典范例。朱鹮保护同时也为人类自我反思,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思考人类未来的行动,提供了机会窗口。


        朱鹮,是一个具有高生态价值的动物物种,稀有程度极高,对于自然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朱鹮对栖息环境十分挑剔,被誉为“会看风水的仙鸟”,哪里环境好就去哪里。朱鹮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充分体现了我国生态文明水平,汉中及洋县优越的自然环境更是首屈一指。“翩翩兮朱鹭,来泛春塘栖绿树,羽毛如翦色如染,远飞欲下双翅敛。”这首唐诗所描述的展翅高飞的朱鹮,向世界展现出了中国的生态文明与人文魅力。 朱鹮栖息地有三个不可或缺的条件﹕一是必须有水田、河流等,可供其觅食;二是必须有高大的树木,供其筑巢栖息;三是必须有人家和其比邻而居。野生朱鹮繁衍必须具有蓝天、净水和宁静自然的栖息环境。朱鹮喜欢在相对幽静的环境中生活,白天到没有农药化肥的稻田、泥地或清洁的溪流环境中觅食,晚上在大树上过夜。在食物链中,朱鹮处于顶级位置,以小鱼、泥鳅、小虾、青蛙、蟋蟀、蝗虫、田螺为主要食物,对控制猎物种群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朱鹮生存环境是我国生态文明的集中体现。为了拯救朱鹮,朱鹮保护区先后采取禁止开矿、狩猎、砍伐林木、禁止在稻田使用农药、化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等一系列措施,保护朱鹮巢区林木和湿地环境不受破坏。41年来,保护区先后救护野生病伤朱鹮达500只,抢救成活300余只,累计人工孵化朱鹮600余只。 朱鹮承载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和新时代生态文明观,给人类探索自然奥秘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会。启示人类对与其他生灵、自然环境间关系的思考。我们守望的不只是人类自己的家园,而是共同美好的家园。


二 、朱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朱鹮文化,是人类对朱鹮在了解认识、相伴相生过程中产生的文化。从思想文化角度看,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儒释道三家的核心思想都在朱鹮身上体现了出来。 儒家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主体。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朱鹮那祥和的神态、优雅的举止、温和的性情,不正是“谦谦君子”仁者的形象吗?朱鹮行则有仪,飞则有次,动不失法,是“礼之化身”而成为“国礼”。朱鹮终身实行“一夫一妻制”,被称为“爱情之鸟”,成为美好忠贞爱情的象征。朱鹮神态祥和,举止优雅,体现了内心的和谐,与周围动物安然相处,与大自然融洽与共,体现了与自然的和谐;作为外交使者,它又是和平的象征。从朱鹮身上看到的是一个“和”字,是当代中国文化的象征。 佛教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慈悲是佛教的根本精神,朱鹮鸟是具有佛教吉祥文化观念象征性的标志性生物,是慈善的象征。 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支柱。道家文化以老庄思想为根基,具有自然、飘逸、内敛的风格。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学说,充满了辩证思想,并以“无为”、“不争”为本。庄子的思想更注重心灵的超脱,追求“无己、无功、无名”的逍遥境界,从朱鹮身上则看到了老庄思想的影子。用“清净为天下正”,“知其雄,守其雌”,“柔弱处上”、“守柔曰强”解读朱鹮恰如其分。朱鹮那“柔弱胜刚强”、“无为而无不为”、“不争而善胜”,不正是老子思想的体现吗? 朱鹮性格孤僻、沉静,行动迟缓,举止从容不迫,行走飞翔逍遥自得。一副超然世外,清静飘逸的神态,这种率真的性格,不正是庄子潇洒的身影吗? 朱鹮与水、大树、禾田的组合,既突出表现了道家的自然飘逸内敛的风格,又相互映衬营造出极具感染力的意境。 简而言之,朱鹮充分体现了儒家的仁爱、佛家的慈悲、道家的超脱,完美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表达了出来,在崇洋媚外盛行,中华传统文化遭受“失魂落魄”、面临“魂飞魄散”的当下,弘扬象征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朱鹮文化,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


2

朱鹮  (王维果 )


三、朱鹮是吉祥鸟中“美人”的象征


        朱鹮不但在我国人民心目中是稀世珍宝,在世界上的地位也至高无上。朱鹮性格温顺,体态秀美典雅,行动端庄大方,十分美丽动人。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在《拜见朱鹮》一文中这样赞美朱鹮∶“中国有熊猫,世界独一无二的国宝。中国朱鹮,同样独一无二,同样为国宝” 。“这个鸟儿生就仙风神韵,入得人眼就是一股清丽,拂人心垢”。 “一袭嫩白,柔若无骨,在稻田里是优雅的,起飞的动作是优雅的,掠过一畦畦稻田和一座座小丘,飞行在天空中是优雅的,重新落在田埂和树枝上的动作又是一份优雅……凭想象尽可以勾勒它的美妙了”。 为了繁育期卧巢和不能远行的安全,朱鹮一身素装,把天生丽质隐蔽起来,像最爱美的少妇,在月子里的不修边幅。处于繁殖期的朱鹮,羽毛竟然神奇地变换出一身灰色,专家说这是鸟儿为了保护自己,以迷惑天敌的生理性转换,白色的羽毛变成了灰色,从头到尾,那灰色也有深和浅的不同层次。深灰、浅灰和灰白色,像是野战将士的迷彩服。灰朱鹮头顶耀眼的丹红黯淡了,长腿的红色也收敛了艳丽,只有翅膀内的红色还依旧鲜亮。 待到六月份前后,当朱鹮的幼鸟也翱翔天空时,朱鹮爸妈抚育和监护后代的使命方宣告完成,就逐渐变换出嫩白的羽毛和几点惹眼的丹红,就可以看到掠过水田和绿树的仙姿神韵了。 朱鹮的美学价值自古以来就是文学、诗歌和自由想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金钱无法衡量的。充分利用它可以创造相当的经济价值,朱鹮神态优雅,体型端庄,在满足我们审美需求的同时,也必然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在对内开展宣传教育、对外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中,朱鹮扮演着重要的桥梁作用,更具有广泛的社会公益价值。 四、朱鹮是爱与和平的象征 朱鹮神态祥和,举止悠闲,体现了内心的和谐,与周围动物安然相处,体现了与自然的和谐,“和韵自然,和衷共济,和合共生,和美高远,和美世界”。从朱鹮身上读到的是一个“和”字。 一个“和”字,舒展着朱鹮文化的生命活力,秦岭是一座连接中国东西和合中国南北的伟大山脉,朱鹮是从秦岭飞来的生态精灵、和平使者。朱鹮性格温顺、友善,这正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之源。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团结、友善、合作、共融、共享是我们一直奉行的处事原则,也是我们一直坚持的外交方略。朱鹮保护促进了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增进了友谊,又被世人誉为“政治之鸟”和“外交使者”,架起了中国人民对外友好交往的桥梁。 人间精灵倩影飞舞,“东方宝石”架起了友谊桥梁。以“友好之轮,和美世界”为主题的“朱鹮文化展”,礼献所有以“和”为追求和信仰的人们,对朱鹮文化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展示,进一步推动以朱鹮为友好纽带的国际文化交流,找到以朱鹮为载体的国际协作新机遇,在合作交流中互学互鉴互信……。多年来,国际社会对朱鹮极为关注,日本、韩国等10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和保护组织的官员纷纷到保护区考察,开展多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朱鹮作为“国礼”赠送给日本、韩国,使两国已经灭绝的朱鹮种群重新得到恢复。如今,朱鹮已成为国际交流的友好使者。野生朱鹮种群足迹遍布中、日、韩,翱翔于东亚天际。 朱鹮是世界上最为珍贵的稀有动物,然而一旦保护力度不够或将濒临灭绝的危险。如果将这个文化内涵拓展开来,我们不难理解,和平是极为珍贵难得的,稍有不慎,也会带来战争和动乱的风险。中国人民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证明,我们愿意献出赤诚之心与世界各国一道走共同繁荣之路,共享一片蓝天。守护友善就是守护和平,守护和平就是守护未来。为此,我们传播朱鹮文化,就是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告诉人们珍视拥有,珍视和平,不仅人与人之间需要友好相处,国与国之间也当和谐共存。 随着“一带一路”高效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持续深入,我们应该积极传播朱鹮文化,要把这个精神招牌亮出来,为人类输送正能量,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认可我们,支持我们。 朱鹮不仅是美的化身和吉祥的预兆,而且是爱情和美好的象征。人们对朱鹮的崇拜,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对美的热爱、对美的欣赏,朱鹮是大自然的宠儿,它以绚丽多变的羽毛,高亢悠远的鸣叫,优美动人的舞姿,获得人们的青睐,特别是它在蓝天翱翔那轻盈优雅的身姿,更引起人们对它的向往,甚至被幻化为一种富有神奇色彩的物种。似乎朱鹮是带着上天神的旨意来呼应满足人们对美好吉祥幸福的向往,这就使朱鹮比其它生物更容易被神化,并赋予其崇高的地位。 人们对朱鹮的崇拜,就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因而,朱鹮文化又是生态文化。人们应该感谢大自然的恩赐,回报大自然,而不能破坏大自然。所以人们崇尚朱鹮,热爱朱鹮,保护朱鹮,同时也反映了生态保护意识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上是贯穿始终的。 朱鹮文化作为 民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华民族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和向往,表现了中华民族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价值观。 朱鹮将中华文化“和”的思想、“爱”的价值观融汇在人们的血液里,作为中华民族的美德,流传不衰,这也是我们探讨朱鹮文化的价值所在。


        朱鹮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不仅具有非常高的保护价值、观赏利用价值,还具有动物价值、经济价值和美学、生态生物学、科学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等多种多样的价值。 我们应该盘活朱鹮这一世界级资源,把朱鹮文化打造成彰显中国生态保护成就的靓丽名片,将朱鹮精神传承弘扬融入到生产、生活、文化教育等各个环节,使其从保护上升到品牌和文化层面,不断提升朱鹮文化品牌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外交价值,加速建设“美丽中国”。(本文荣获首届朱鹮文化研讨会征文特等奖)


【打印此页】
汉中文化网 www.hzwhwang.com 版权所有    陕ICP备16010438号-1    网站编辑E-mail:bianji@hzwhwang.com    QQ:3477833007
汉中市互联网违法和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16-2226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