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文化网 hzwhwang.com 讯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汉中市教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强师德、提师能、激活力、优服务,不断开创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新局面,全市教师队伍结构日趋合理,师德师风持续向好,教师业务能力逐年提高,育人水平明显提升。全市教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投身校内午餐午休、教师大家访等育人实践,潜心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有力促进了教育高质量发展,涌现出了一批长期扎根山区、扎根一线的优秀教师。
9月10日,记者在汉中市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全市共有各类中小学、幼儿园1454所,在校学生48.5万人,现有教职工45030人,专任教师38308人,其中:幼儿园教师6633人、小学教师15402人、初中教师9591人、普通高中教师5240人、特殊教育教师167人、中职教师1275人,能够满足各类学校教育教学需要。
建机制促长效,师德师风建设全面加强。一是坚持高标准,筑牢信仰之基。组织开展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行动年系列活动,通过实施“思想铸魂”“头雁引领”等行动,引导广大教师树牢“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抱负,让教育家精神蔚然成风、深入人心;落实师德第一标准,健全完善师德学习教育、警示宣誓、核查处理、通报曝光和考核评议机制,严肃师德问题查处,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招聘引进、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聘期考核等工作首要条件,多层面强化师德养成。二是坚持严要求,把稳思想之舵。今年以来,印发《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教育教学类群众诉求问题处理情况通报》5期,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努力打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保证了全市教师队伍的健康良好发展。三是坚持实举措,创新育人之举。大力开展“党组织书记访教师”和“万名教师大家访”的“双家访”活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新机制,该做法被《陕西教育工作情况》专版刊发,并入选全国基础教育实践创新典型案例。
筑基础强梯队,教师专业素养明显提升。一是强化人才招引,凝聚发展合力。五年来,全市通过特岗计划、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引进等途径,累计补充教师6977人。从2021起,每年与延安大学、陕西理工大学等院校合作培养“优师计划”师范生120名左右,储备了一批乐教适教的基础教育师资。二是注重人才培育,增强发展实力。通过五级教师培训体系,常态化全员开展专业素能培训;持续培育壮大骨干队伍,“三级三类”骨干教师1.37万人次,骨干教师占全市教师40%;五年内新增省级骨干教师352名,今年有4名教师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和优秀教师表彰。三是突出人才引领,增添内生动力。规范落实“三区”人才支持计划、银铃讲学计划、音体美教师走教等项目,推进城乡、区域、校际间教师交流成长;实施城乡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打造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工作坊、教学能手工作站317个,促进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升。
谋创新推改革,教师资源配置持续优化。一是优化编制配置,提升编制使用效益。积极应对人口变化趋势,优化教师编制资源配置,创新推进中心城区公办幼儿园总量控制备案管理改革,为汉台、南郑、城固等县区核定幼儿园备案编制1190名,招聘公办幼儿园专业教师1139名。二是推进职称改革,提升资源均衡水平。积极与人社部门对接,完善各类教师专业技术评价标准,把师德师风、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业绩作为职称评审主要条件;规范落实省人社厅关于乡村振兴人才职称晋升支持政策,职称评聘向一线教师倾斜、向农村教师倾斜,稳定乡村教师队伍。三是丰富成长载体,提升规范执教能力。组织开展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教师及后勤人员等岗位练兵活动,谋划打造教师专业成长新赛道,通过赛成绩比学赶超找差距、谈思路争先进位谋发展,提升工作能力、激发干事热情。
提待遇优服务,教师权益保障更加有力。一是规范落实待遇,推动安心从教。完善财政教育投入持续稳定增长和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大力实施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按照“越往基层、越往艰苦地区补助标准越高”原则发放乡镇生活补助,月人均补助标准440余元,最高补助达1200元,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二是弘扬尊师风尚,推动热心从教。强化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和组织关怀,多渠道多形式宣传优秀一线教师,规范落实教师带薪休假、节假日慰问等制度,探索建立教育世家认定命名、特殊情况教师关爱帮扶、专项工作通报表扬工作机制,让广大教师热心乐教。三是务实减负松绑,推动舒心从教。制定《汉中市中小学教师减负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建立社会事务进校园审批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发布《社会事务进校园白名单》,让教师将精力聚焦教育教学主业,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持续营造良好教育教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