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文化网—最具文化品位的汉上网络家园
站内搜索:
您当前所在位置: 汉中文化网 > 读吧
草 堰 赋
作者: admin
发布时间: 2017-03-07 16:49:33

煊赫郑邦,南迁汉滨,秦王筑城,史称南郑。

物华膏腴,草堰中央,缘堂得名,祭祀神圣。

昔贡御米,今产酱肉, 美食之乡,声名远扬。

草堰形胜,地居宝壤,群山拱护,两水环顾。

南依旱麓,诗经吟颂,北怀汉江,渔舟晚唱,

西枕梁山,石燕蹁跹,高瞻龙岗,文明承传。

南郑教育,渊源流长,清有培源,民国绍烈,

承前启后,发扬光大,传至今世,辉煌鼎盛,

庠序列阵,星罗棋布,草堰中学,佼佼著名,

四秩校龄,逾千学子,荟萃优师,同心同德,

上乘质量,佳绩再创,曾中三甲,连元五魁。

双高双普,再展宏图,享誉市县,深孚众望。

鸿儒,振铎掌舵,识见卓远,宏志不凡,

知仁爱人,知学爱学,五育并重,三高追求,

风行草偃,以德化育,在明明德,止于至善。

有良师,菁莪乐教,汉上名师,人才济济,

教学相长,传道解惑,舌耕教坛,教书育人。

有嘉园,桃李竞芳,读书佳地,书香满园,

莘莘学子,发愤努力,拼搏夺魁,校兴我荣。

有鸿愿,励志致远,师生同心,勤奋耕耘,

智慧殿堂,只争朝夕,虽有佳肴,不知肉味。

有愿景,其旨宏大,五化目标,汉上名庠,

哺育才,人民满意,培养栋梁,振我家邦。

草堰赋

煊赫郑邦,南迁汉滨(1),秦王筑城,史称南郑(2)

物华膏腴,草堰中央,缘堂得名,祭祀神圣(3)

昔贡御米,今产酱肉④, 美食之乡,声名远扬。

草堰形胜,地居宝壤,群山拱护,两水环顾(5)

南依旱麓,诗经吟颂(6),北怀汉江,渔舟晚唱,

西枕梁山,石燕蹁跹(7),高瞻龙岗,文明承传(8)

南郑教育,渊源流长,清有培源(9),民国绍烈(10)

承前启后,发扬光大,传至今世,辉煌鼎盛,

庠序列阵,星罗棋布,草堰中学,佼佼著名,

四秩校龄(11),逾千学子,荟萃优师,同心同德,

上乘质量,佳绩再创,曾中三甲(12),连元五魁(13)。

双高双普,再展宏图,享誉市县,深孚众望。

鸿儒(14),振铎掌舵(15),识见卓远,宏志不凡,

知仁爱人,知学爱学(16),五育并重,三高追求(17),

风行草偃(18),以德化育,在明明德,止于至善。(19)

有良师,菁莪(20)乐教,汉上名师,人才济济,

教学相长,传道解惑(21),舌耕教坛(22),教书育人。

有嘉园,桃李竞芳,读书佳地,书香满园,

莘莘学子,发愤努力,拼搏夺魁,校兴我荣。

有鸿愿,励志致远,师生同心,勤奋耕耘,

智慧殿堂,只争朝夕,虽有佳肴,不知肉味(23)。

有愿景,其旨宏大,五化目标(24),汉上名庠(25)。

哺育才,人民满意(26),培养栋梁,振我家邦。

注释:

(1)煊赫郑邦,南迁汉滨: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引《耆旧传》语:“南郑之号始于郑桓公。桓公死于犬戎,其民南奔,故以南郑为称” 郑国是春秋战国时期势力强大的诸侯国,所以称为“煊赫郑邦”。

(2)秦王筑城,史称南郑南郑地名,始见于《史记.秦本纪.六国年表》,秦厉共公“二十六(年),左庶长城南郑”,南郑地名始著。

(3)缘堂得名,祭祀神圣:草堰的地名,因为境内的“草堰堂”而得名,草堰堂,是古代祭祀的地方。

(4)昔贡御米,今产酱肉:相传古代草堰盛产优质大米,被定为朝贡大米,现在草堰以制作酱肉而闻名,被称为中华酱肉之乡。

(5)群山拱护,两水环顾:指草堰周围的地势,南有汉山、西有梁山、孤山、龙岗等,两水:指汉江和廉水。

(6)南依旱麓,诗经吟颂:《大雅.旱麓》是诗经中歌咏汉山的诗篇。

(7)西枕梁山,石燕蹁跹:梁山石燕,又称燕子石,产于南郑县梁山镇龙岗一带。梁山石燕属古代海底动物腕足类化石,蕴藏在梁山石碳纪地层中。

(8)高瞻龙岗,文明承传: 龙岗寺遗址是汉水上游一处重要的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古遗址,包括旧石器时代、距今约120万年前、新石器时代、汉代墓葬群,寺院建筑和近现代革命旧址五部分。2006年龙岗寺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清有培源:指清光绪年间捐资助学,兴办教育立南郑县立南区高等小学校的举人兰培源。

(10)民国绍烈:指民国年间和蓝培原、刘执锐等人捐资助学、兴办教育并任南郑县立南区高等小学校长的近代教育家覃绍烈。

(11)四秩校龄:指南郑县草堰中学自1975年建校,至今已经有40多年。秩:十年。

(12)曾中三甲:三甲是古代科举考试,殿试后的三个等级,这里借指学校教育质量曾经位居前三名。

(13)连元五魁:连元:指科举考试中连中解元、会元,或连中会元、状元。这里是连续之意,指学校教学质量连续获得前五名。五魁,旧指科举乡试中的前五名。

(14)校有鸿儒:鸿儒:大儒,有名的学者。语出唐朝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5)振铎掌舵振铎:指掌管文教的领导,相传古代宣布教化的人必摇木铎以聚众。这里指掌管学校的校长。

(16)知仁爱人,知学爱学:指学校提出的办学理念。

(17)五育并重,三高追求:“五育”,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三高”指学校提出的力求实现高素质与高升学的统一、筑高原(大面积提高质量)与建高峰(培养优秀拔尖学生)的统一,致力于办高端教育、筑质量高地、讲高效发展。

(18)风行草偃:偃:倒伏。风一吹草就倒下。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语出《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9)在明明德,止于至善:学校办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此语出自《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0)菁莪乐教:《诗·小雅·菁菁者莪》“菁菁者莪,乐育材也,君子能长育人材,则天下喜乐之矣。”后因以“菁莪”指育材。

(21)传道解惑:语出韩愈《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2)舌耕教坛:教书育人,一般用来赞誉那些孜孜不倦地勤奋耕耘教坛的老师

(23)不知肉味:《论语·述而》:"子在齐闻《》,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三月不知肉味是指在三个月内,吃肉都不知味道。形容专心一意,全神贯注,别的事都不放在心上。这里指学生专心致志、认真学习,不闻毗邻草堰酱肉的香味。

(24)五化目标:指草堰中学提出的着力打造精致校园、精良师资和精细服务,努力实现优质化、国际化、个性化、全员化、最优化的奋斗目标和学校发展愿景。

(25)汉上名庠:汉上包括秦汉荆楚巴蜀中原汉江流域,长江一带。这里指汉江上游的汉中。庠序:古代对地方学校的称谓。这里指学校的办学奋斗目标是建成汉中全市乃至汉江流域的名校。

(26)人民满意:指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根本宗旨

【打印此页】
上一页: 龙 岗 赋
下一页: 静 听 天 籁
汉中文化网 www.hzwhwang.com 版权所有    陕ICP备16010438号-1    网站编辑E-mail:bianji@hzwhwang.com    QQ:3477833007
陕公网安备 61070202000287号 号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文域名: 汉中文化.com  
汉中市互联网违法和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16-2226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