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回顾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发展壮大的历程,反映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时期的光荣历史和伟大成就,由汉中市文联、《汉中文化网》联合开展的庆祝建党100周年“汉中红色文化故事”作品征稿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得到各地作家、文史爱好者关注和参与。本网今日刊发来稿 《 回顾英雄事迹,致敬共产党人》 ,以飨读者。
《 回顾英雄事迹,致敬共产党人》
(赵舟颖)
学党史,担使命;悟精神,跟党走。学习党的百年奋斗史、成长史、励志史,了解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让新时代的我们,深刻认识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苦探索和历史必然。
今天我们就从汉中英雄——张富清的故事谈起。
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
73年前,他是西北野战军的突击队员。回顾他的军队生涯,“突击”二字是最光荣的勋章。
张富清珍藏的红布包中,有一份由彭德怀、甘泗淇、张德生联名签署的报功书,记录了他在陕西永丰城战斗中勇敢杀敌的故事。在这场令张富清至今难忘的战役中,他带领突击组与敌人近身混战,子弹从头顶飞过,他的头皮受伤但仍继续作战,接连炸毁敌人两座碉堡,缴获两挺机枪。战斗结束,张富清死里逃生,而突击组的另两名战友却再也没有站起来。
66年前,31岁的张富清被部队安排集体转业,支援地方建设。虽有万般不舍,但他服从命令安排,毅然脱下了军装。当时他有三个地方可以选择:一是留在城市;二是回陕西老家;三是响应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他,主动选择了第三条路,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穷山区奉献一生。从此,赫赫战功被他埋在心底,只字不提。
他带领高洞的村民奋战了120多个日夜,硬是从岩壁上活生生凿出一条路来,结束了过去只能肩挑背驮的历史,圆了两千多土家族、苗族群众通公路的世代梦想。
就是这样一位在战争年代不怕牺牲、出生入死,在和平时期淡泊名利、扎根大山的英雄,用他的一生践行了一位优秀共产党人的使命。
曾经的炮火硝烟散尽,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张富清奋斗过的战场,如今都已换了模样。在新时代,我们为什么还需要张富清精神?
“我们党为什么能够创造奇迹?张富清的事迹与精神,就是成就奇迹的力量,就是读懂奇迹的‘密码’。”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也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我想,什么是奉献精神?两弹元勋邓稼先、钱学森,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天眼之父南仁东以及我们所熟知的雷锋、焦裕禄等等,一个又一个时代楷模,用汗水和生命告诉我们,什么是无私奉献!98年抗洪、03年抗非典、08年汶川大地震……数不清的无名英雄,众志成城,同舟同济!19年发生在凉山州的森林火灾,689个人义无反顾扑向火海,30名救火英雄却再没有走出森林。2020年的新冠疫情,全国医护人员舍小我,为大家,奋战在抗疫的第一线。在一次又一次灾难面前,这些新时代最可敬可爱的人,用他们的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无私奉献!
回望学校发展,勤劳的陕理工人在连城山下筚路蓝缕,在汉江河畔辛勤耕耘,这种奉献精神在传承中历久弥新。作为陕理工的一份子:我想说,知所从来,思所将往。牢记“艰苦奋斗,忠诚奉献,求真尚实,博望致远”陕理工大学精神,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不懈于奋斗,不止于建功,用自己平凡的奋斗,展现责任与担当,争做一个新时代的爱国者和奋斗者!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青年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学习党史,担当使命,更好地成为红色家谱的续写者和红色基因的传播者。(作者简介:赵舟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