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文化网—最具文化品位的汉上网络家园
站内搜索:
您当前所在位置: 汉中文化网 > 读吧
汉中红色文化故事征文作品选《把清苦岁月过成了美景》
作者: hzwhwang
发布时间: 2022-01-13 13:01:41

        【编者按】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回顾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发展壮大的历程,反映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时期的光荣历史和伟大成就,由汉中市文联、《汉中文化网》联合开展的庆祝建党100周年“汉中红色文化故事”作品征稿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得到各地作家、文史爱好者关注和参与。本网今日刊发来稿《把清苦岁月过成了美景》,以飨读者。


                《把清苦岁月过成了美景》


       虽说人间处处有美景,但在我心中最美的当属我的党员父亲。他的一生最为不易,病魔缠身本会一事无成,却不仅让自家富裕了,还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村民们一起种植、养殖,一改往日被人取笑“水动人不动,改不了穷根”的村庄命运:村子干净整洁,各家住进钢筋混泥土的楼房,汽车开进庭院……村子的美好变化,托党和国家的福,也离不开父亲的辛勤耕耘。我想,我们水洞村的变化,恰是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广大农村喜人变化的一个缩影。过去,父亲连做梦也没到他竟能把清苦岁月过成了美景。

       从我记事起,父亲的身体一向不好,每到秋冬季,咳喘不断,吃不好也睡不好,终日坐在火塘边,买不起特效药,也没办法入院治疗,忍耐着熬过漫漫长夜,一日叠一日熬过寒冬。虽隔着黄土墙,但我们也总能听到昼夜的咳喘声,那怕他尽量克制,可那不争气的咳嗽声还是频频发出,掺杂声声叹息。

       听说父亲自幼聪明,本是块读书的料,不料我爷爷奶奶偏袒小叔,把他渴望读书的焰火一点点掐灭,让他早早回家帮着挣工分。因他识几个字,看上去乖巧,村里推荐他记工分。因他性情耿直,土地下户后顺理成章的当选为村长,一干就是三四十年。任职期间,因他优秀,村委会一再要求他入党,他推三阻四逃过三五年,终拗不过村委会人员的说教,文书又跑到家里给他写入党申请书,他不得不按下一个鲜红的手印。

       他入党后,因多次参与党会领悟到:身为党员与普通村名终归不同,他应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于他最主要的是先做好自己,照顾好小家庭,才有能力为党和国家分忧解难,从改变村子开始行动。他渴望为村里做事,去回报父老乡亲,不是坐在火塘边咳喘。过去的他错过很多,现在的他要加倍地补回来。

       于是,种植烤烟是一把好手的他走村串寨,去说服家有土地、劳动力的人家栽种,手把手教建烘烤房、育种、上营养袋、移栽、管理、烘烤……技术员看在眼,记载心里。随着种植人家的增多,收入的可观,他去烤烟站申请来村里建一批烘烤房,站里考虑再三答应,但要他牵头,落实好建在哪里,分配给哪些人家使用。十个烘烤房分给十户,当时几十户人家种植着,他却分配得让人服服帖帖。几年下来,富裕的人家相继买了电视机、摩托车、洗衣机、冰箱等。

       他走进田地头、烘烤房指导的事情,技术员说与烤烟站站长听,站长把情况反映到乡长,乡长趁着开会之余把他感人的事迹说与县领导听。县里安排记者来采访,不知情的他以为就拍两张照。不久上电视台,别人告之,也不太相信,直到自己目睹,一时间成了名人,被十里八村传说。同年,他被评为“最美的劳动模范”,去县里领奖,又再一次上电视台。

       我优秀的父亲,让我们一群小鬼头崇拜了很长一段时间,认为他无所不能。

       村里那家闹矛盾、打架啥的都来找他劝说,也总能给劝住;那家办喜事、丧事也总叫他去管事,因人士安排得当,一场事办下来总顺顺当当。

       上世界八九十年代,农村乱事多,三两句话不对头就吵闹、打架。常听人说那家又与那家吵架,谁和谁又打得头破血流……有人因造事请电影来放映公开道歉。记忆深处,村里一户姓卢的就请来电影放过。一家老小智力低下,常被人欺负,女主人不甘示弱,总祸事连天,却总硬着头皮处理,倒也有本事,东奔西走,给女儿们找了婆家,也给儿子娶了媳妇,日子还算圆满。随着生活水平、乡民素质的不断提升,村民们不与计较,她家也过上安静平和的日子。当她正安享儿孙绕膝、衣食无忧的欢愉时,一场无名大火把却她的家园毁了。幸好那天村里办喜事,人多主意多。等消防大队、民政救灾、政府的人员赶到,有人找来长竹竿及时掀开屋顶瓦片,阻止了蔓延的大火,未殃及他家。经落实是父亲牵头,不够生命危险冲进烟熏火燎的宅院抢救,站出来组织大家捐款,还使出浑身解数,说服政府答应给数万元重建家园。但要求是先动工,资金相继到位,深知她家底细的父亲发动村里人借钱给。从开工那天开始,父亲就组织人去帮忙,数月后一栋楼房拔地而起,还教会女主人要知恩图报。

       村里那家小伙子要是不念书跑回家,整日游手好闲,那父母们准会找上父亲帮着劝说。他总是细心、耐心教导,在村头或在他们家的火塘边。在他的鼓励下,有的养猪,有的养鸡,有的栽种烤烟……还都把日子给过好了,建起一栋栋楼房。这一切又怎离得开父亲的良苦用心?总是咳喘他似乎忘了病痛,忘了季节更替,沉静在帮他人的喜悦里。

       父亲爱村民也爱家,为让我们家生活得好一点,他当真是用了心,动了真格。

       还记得,外婆见我们家日子过得紧,大老远的送来西红柿苗,希望父亲能像舅舅一样种出好的西红柿卖得钱,能给破烂的家添置些生活用具,年关给我们买件像样的衣物。他也考虑国家中土地的土质、气候等问题,但他不想辜负老人的好意,种了下去,收获甚少。

       经父亲多方考查、试验,家乡适合种植辣椒与旱烟,于是早早播种,隔三差五去地浇水,幼苗渐渐长成。顶着烈日在地里忙碌,等待春雨来,他便移栽那喜人的苗儿。皇天不负有心人,在他的精心呵护下,幼苗茁壮成长,成我们眼中的苍天大树。就几个月的时间,旱烟长得比我高,阳光下翻滚着绿浪;碧绿的辣椒丛,眨眼的功夫,挂上满载愿景的青椒,随灿烂的阳光由青涩渐渐变红,好似穿上红装、戴上凤冠的新娘。这年过年时,我们穿上了新衣裳。

       他在自家地里轮流种植辣椒与旱烟,就好像刨到金子,连年丰收。旁人看他有收成,也学着栽种,上门请教,他总倾囊相授。如此一来,种植的人多,供过于求,价格大不如前,加上土地受污染严重,病症多,管理难。他毅然放弃,把供我上学剩下的积蓄买了第一头耕牛,在母亲的精心饲养下,时隔不久,被高价买走,他把卖得的钱又买了两头小牛回家养着。生活继续,他把牛养大、养肥卖了,又买来小牛,还清家里所有债务。我们想看电视,晚上偷偷、远远地跑去别村看,他省吃俭用买来我们村的第一台黑白电视,时常有人到家里来看,他总是敞开大门欢迎,让他们也跟着长见识。

       我弟上小学后,家里还基本能支撑我俩的学杂费,但深谋远虑的父亲,堪忧只靠养牛挣钱,难让我们二人顺利念完初高中、上大学,他学着街道旁的烤烟种植户去烤烟站报名。在当时,对栽种、管理、烘烤技术一无所知的他,一步一步摸着石头过河,幸好烤烟站重视,技术员也上心,给他发了很多的参考书籍,还时常上门指导。

       遇上干旱年月,胆小的母亲不敢去沟边挑水,父亲只好挑起水桶去,一累起来就咳喘得厉害,可望着干涸的幼苗总坚持着,得到水分滋润的苗儿茁壮成长。他喜出望外,仿佛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劲。烤烟苗一天一个模样,到摘除顶芽,抑制侧芽生长后,靠近地下部分的叶片发黄成熟到烘烤阶段,他请来一群人帮忙采摘、编织,挂进炉子烘烤。因技术人员家里有事,迟迟未能上门指导。勤勉好学的他边看书边学着做,第一窑烤烟出炉,又装进第二窑,技术人员来指导,直夸他烤得好。

       我很难想象身体不好的父亲,怎样劳累奔波于烘烤房和烤烟地,又是怎样背着大包小包干烟叶行走于崎岖泥泞的山路?记得我好几次夜间起床上厕所,已是凌晨两三点,他还在咳喘着添煤块,加一铲子,休息一会儿,又加另一铲子,而他还是一年又一年的坚持着。我现在都不能想象,他当年是如何支撑下来的,许是为了家、为了村子,忘却了病痛,忘却了日夜的辛劳。

       在我眼里,人间美景处处有,但终抵不过父亲忙碌的身影。在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下,父亲让我们早日享受明晃晃的灯光、喝上清亮的自来水、走上平坦的水泥路,住进宽敞的小洋楼……村子因他有一颗赤诚的心而美好。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如父亲这样的人不少,美好的村落也不计其数!  (作者:卢国巧)


【打印此页】
汉中文化网 www.hzwhwang.com 版权所有    陕ICP备16010438号-1    网站编辑E-mail:bianji@hzwhwang.com    QQ:3477833007
陕公网安备 61070202000287号 号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文域名: 汉中文化.com  
汉中市互联网违法和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16-2226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