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文化网—最具文化品位的汉上网络家园
站内搜索:
您当前所在位置: 汉中文化网 > 读吧
浆水鱼鱼 (若溪)
作者: admin
发布时间: 2017-02-22 10:02:26
      浆水鱼鱼,一一陕西一著名小吃也。喝汉滨之水长大的我,从小就喜爱这种美食,自出生起,就与鱼鱼有着某种剪不断的渊源,先民们用其聪明才智创造了这道简单、好吃的佳肴,不但丰富了我们舌尖上的味蕾,更是一种融合在我们血液中的、生生不息的饮食文化传承!它虽没有山珍海味的精美珍稀;也无饕餮盛宴的奢华丰盛,却总在不经意的时候,轻轻触动着我们心底那根最原始、也最渴望的心弦。
    
我在汉中呆了十七八年,走遍大街小巷,吃过许多美食,却很少见到鱼鱼的踪迹。在关中和安康地区,这种小吃屡见不鲜,为什么同属于陕西管辖的汉中地区却鲜为少有呢?心中颇为疑虑。直到两个月前在前进东路,一宁强人开的小饭馆里,偶然看到久违了的浆水鱼鱼,那份惊讶之情,如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般。风风雨雨数年,梦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最爱的鱼儿竟在离我家不远处!我喜出望外,甚至有点儿不相信这是真的,急忙要了一大碗,连汤带水、稀里哗啦下肚,那个畅快啊,真比吃大鱼大肉还香上几倍!在和店老板交谈中,得知汉中地区就宁强和略阳有此种美食,可那里离我又太远,不得不望兴叹!心想:以后吃鱼鱼就这家了,为了这意外的发现我暗自窃喜,遗憾的是只吃了两次,等第三次去的时候,店门关闭,卷闸门上帖了张告示:此店转让。我有点抓狂,难道这辈子和鱼鱼竟如此情深缘浅吗?   


      在我的家乡安康,人们对这个传统的美食乐此不疲。由于其外形酷似水中的鱼儿,故美其名曰面鱼,俗语叫蝌蚂骨头儿,面鱼可热吃也可凉吃。清淡、易消化,尤其在大热天,坐在树荫下,捞上一碗凉悠悠的面鱼,配上炒好的浆水菜,调上油泼辣子、蒜末和香菜,软嫩滑溜,解暑又美味,实乃一种享受!现代人饮食五花八门,摄入高热量、高蛋白过多,若能隔三差五的吃上一顿酸酸的面鱼,清爽提神而经济实惠,且素食还能平心静气,好处实在多不胜数。
    
面鱼制作简单易学,准备以下几种材料:1、打磨成稀释状的米浆;2、放入少量红苕淀粉的面粉;3、玉米面粉加入少许小麦面(也是最经典的食材),三种食材任选其一。备好一大盆凉水;一把有均匀圆孔的漏勺;先用大锅把水烧开(最好用农村烧饭的土灶),把提前准备好的食材倒入沸水中,用擀面杖顺时搅拌,若是米浆直接倒入锅内搅拌即可,约莫二十分钟后,用面杖挑起,如果下面掉着长长的细丝,代表筋道被搅出,这时把备好的适量开水倒入大锅继续顺时搅匀,直到面团越来越粘,搅拌之人满头大汗,基本大功告成。把漏勺置于水盆之上,舀起面团倒入其中打圆圈挤压,一条条金黄、或银白的小鱼儿顺着勺子底部纷纷落入盆中,并发出啪啪的击水之声,像弹奏一首优美动听的钢琴曲,望着水中晶莹剔透、色泽饱满的小家伙,如同河边悠然自得、逍遥自在的活鱼!且不说吃呢,仅看着都让人食指大动。   


     在老家的街头巷尾或乡村集镇,卖面鱼的生意那绝对是红火的,有在菜市场摆摊的;也有推着手推车吆喝的,一些乡下妇女在忙完了农活之后,在自个儿家里把面鱼做好,推到街上沿途叫卖,只听她们拖着长长细细的声音:面鱼……”唉,停下,来一碗!妇女立马稳住车,把随身携带的小桌子小凳子拿下来,让客人先坐,然后麻利的捞起鱼鱼,在漏勺里抖抖把水沥干,根据客人喜爱,浇上醋汤或酸菜(老家人把浆水菜称作酸菜),配上佐料,一碗碗色香俱全、光滑细腻、爽口软润的鱼鱼就端在大家面前,他们三下五除二,囫囵下肚,完后抹去嘴边油渍,带着满足的神情纷纷离去。这面鱼在吃法上也是有讲究的,不能像其他食物那样细嚼慢品,要用牙齿似咬非咬、活吞下肚、迅速下咽之痛快感!
     
时光总能把记忆深处斑驳的影像定期倒带,跃然呈现,母亲在我们村里口碑一直很好,她非常善良,和睦四邻,接济、帮扶穷苦人家是她骨子里的天性,虽然自己过的也很拮据。我总忘不了酷热夏天她给我们做面鱼的情景,那时我还很小,家里人口众多,做一次鱼鱼可不容易,因为要费很大的力气,母亲常用擀杖搅到一半,就累的胳膊酸困,衣服被汗浸透,当时又没电风扇,她让我用扇子在她身后不停地扇,我蹦蹦跳跳上下左右扇个不停,等母亲凉快了,饭也做好了,她盛上几碗让我给旁边邻居们端去,然后再轮到家人享用,在农村,谁家要是做好吃的饭菜,都喜欢盛给左邻右舍互相品尝,大家礼尚往来,时间久了,自然形成一种风气,彼此和睦相处,团结互帮,一家有难,主动献爱,如今,再也难找到那种温暖的感觉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餐桌上的美食更加琳琅满目,但总忘不了吃面鱼走过的漫漫岁月,身在异乡的我,距上次回去已过半载,真想即刻出发,哪怕冒着雾霾深锁、心肺污染的危险,也想饱尝一下这面鱼的味道,家乡的味道。  

 


 

    作者简介: 若溪,原名余天娥, 女,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五里镇人,现居汉台,文学爱好者。善于发现和捕捉生活中的真善美,从细微之处着手表现生活,文笔清新,细腻,朴实,流畅。创作体裁以散文、诗歌见长,创作有多篇散文、诗歌,刊发于各大媒体,点击率极高,影响颇大。

【打印此页】
汉中文化网 www.hzwhwang.com 版权所有    陕ICP备16010438号-1    网站编辑E-mail:bianji@hzwhwang.com    QQ:3477833007
陕公网安备 61070202000287号 号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文域名: 汉中文化.com  
汉中市互联网违法和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16-2226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