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2至11月23日,由于下雪缘故,西汉高速路段堵车严重,我乘坐咸阳至汉中班车,被困山上将近一天一夜,大巴车在离开咸阳一个多小时后,从进入秦岭二号隧道路开始,就被迫停下。本想透过窗外一览秦岭“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观雪景也暂被搁浅,只好悻悻就坐,期待车辆快点离开。
可是,不管再怎么着急,大巴车好似蜗牛爬行,每小时前进十来米,仅二号隧道就行驶将近两个多小时,在忽走忽停中,隐隐约约看到汽车正前方露出一缕缕白色曙光,而且越来越近,我们知道这冗长的隧道即将走完,正欣喜之余,汽车又轰然一声驶入三号隧道,原来这两个隧道仅一步之遥,车子一驶入此隧道就戛然而止,我们不得不停下继续等待,听说从二号隧道至宁陕服务区是整个西汉高速堵车最严重的路段,而三号隧道又是秦岭最长的一个隧道,全程共9000米,我们在这滞留的时间长达五六个小时,整个车厢内只有点点昏黄灯光,窗外一片漆黑,车厢内空气污浊,让人头晕脑胀,我明白,这是一场心理与精神的无息较量,考验意志、挑战耐力的时刻来到,生活就是这样,你永远都无法预料下一刻等待你的是什么?只有敢于面对、迎接挑战、直视困难,才不会被生活的巨浪所吞噬。大家都纷纷议论不知要在这深山老林被困多久,面面相觑,焦灼不安之情溢于言表,很想冲出这黑咕隆咚的漫长遂道,拥抱灿烂光明的白昼,可此时除了调整好心态,耐心静候外,别无他法,祈祷汽车哪怕一点点地移动,总比这样稳如泰山、一丝不动强上百倍。在大约下午5:00的时候,大巴车终于艰难地爬出了三号隧道。
总算见到这久违的白色曙光,大家一片欢呼雀跃,心情一下豁然许多,由于温差的原因,车窗上凝结了许多亮晶晶的小水珠,不时地从窗子上面往下淌,形成很多不规则的竖痕。我迫不及待地用纸把水揩掉,头挨着玻璃俯视窗外,这恼人的小水滴似断线的珍珠,我刚擦完不到十几秒,又簌簌地滑落,整个玻璃被一层水汽氤氲着,滴水弄湿了我的衣袖,冰凉冰凉的,可这也丝毫影响不了我欣赏美丽秦岭的心情,只见一座座陡峭的山峰鳞次栉比、巍峨雄壮,纷纷扬扬的大雪从空中斜洒下来,崇山峻岭一片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树枝也被积雪压弯了腰,不停地像过往车辆和行人行注目礼,我顺着后座往外看去,一辆辆豪华小轿车、大货车、大巴车、形形色色,蜿蜒而旋,静静矗立,犹如蛟龙出海盘踞在高速公路之上,给这连绵起伏的秦岭山脉增添了一道另类风景。有几个开着私家车的司机冒着严寒下车,拿着手机,踩着积雪,不停地变换角度拍这难得的雪景,咔嚓咔嚓的闪光灯犹为惹眼。
接近晚上10:00时候,寒意也一点点地逼近我们,肚子也不时咕噜噜地发出抗议了,走的时候就匆忙的带了点饼干和牛奶,本来想四个小时就到家了,嫌带吃的麻烦,幸亏嫂子英明,非把吃的塞给我,现在想想,还真的要感谢她,否则我不知要饿成啥样子了,可是绝大部分乘客都没带水和食物,而又无法下车去买吃的。(可能是司机怕太混乱的原因,整个旅程所有车辆都没打开车门)。这时有个女饿的提出抗议,要求司机停车,她想下去买吃的,可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上哪去买吃的啊?她说她和她老公从早上到现在水米未沾,低血糖了,饿的眼冒金星。我看她这副可怜样子,心生恻隐。把所剩的几块饼干拿给她两口子吃了,她连声道谢。看她苍白的脸色渐渐有了活泛的色彩,我心理平静了许多。同是天涯沦落人啊!
夜里12:00后,司机为了省油,把汽车暖气关掉,我在迷迷糊糊中被冻醒,不停地用双手搓着膝盖,这大山里的夜晚冰凉入肌、寒冷蚀骨,我把大衣裹紧了些,索性坐起来和几个乘客聊起天来,他们说如果现在走不了,到后半夜路面结冰车轮被冻住,等天亮封山了,那我们岂不是更麻烦了?又一轮不安的情绪笼罩在大家的心头,多希望有一双神来之手,扬手之间把这密密麻麻的车辆拨开,解决这迫在眉睫的难题,让我们早点回家。可理智告诉我们,任何的幻想都是徒劳无功。只有稳定情绪、不慌不乱才是上上之策。相信我们一定能战够胜这次的困难。直到凌晨3:30,前方传来了道路被疏通好的喜讯,大家一片哗然,喜形于色,回家的脚步是越来越近了,在接近早上7点的时候,汽车终于安全到达汉中。
回想这次旅程,是辛苦的;也是难忘的;它不仅丰盈了我的生活履历;增加了我外出旅行的基本常识;还提高了我对安全旅行的一些防范措施;更让我在日后的工作和生活当中遇事沉着冷静、不愠不火、不左不右、宠辱不惊,秉持一颗良好的心态。
作者简介: 若溪,原名余天娥, 女,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五里镇人,现居汉台,文学爱好者,创作多篇散文,其中一篇《走出秦岭》在汉中旅游当日浏览量超过1.1万人,荣登《陕西新闻头条》《广东头条》《东方头条》《山西晚报》《重庆时报网》等各大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