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文化网—最具文化品位的汉上网络家园
站内搜索:
您当前所在位置: 汉中文化网 > 读吧
不畏浮云遮望眼——鸡年伊始话登高 (王志成)
作者: admin
发布时间: 2017-02-04 17:21:12
     我国向来有新年咏诗的传统,今年是农历丁酉年,又逢金鸡轮值,鸡年吉祥,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把鸡视为太阳鸟,称为德禽,并认为它拥有文、武、勇、仁、信五德。故古往今来,咏鸡诗可说是不胜枚举。这不,今年,王安石这首《登飞来峰》就多次被人吟咏。全诗是: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不过,准确的说,这首诗并非在咏鸡,顶多只是与鸡有关。虽然在诗中有闻说鸡鸣见日升这句,且意象很好,是说站在这里,闻听鸡啼可见朝阳冉冉升起。但究其全诗要旨,还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联,读后能使人振聋发聩,发人深思。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今属江西省)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曾高居宰相之位推行变法。诗词风格雄健峭拔,善于翻新出奇。

     飞来峰,又名灵鹫峰,在杭州西湖灵隐寺附近。相传1600多年前印度僧人慧理来杭州,看到此峰惊奇地说:此乃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以飞来?因此称为飞来峰。皇祐二年(1050)夏,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现在的浙江宁波)做知县,任满后回江西临川故里,路过杭州的时候,写下《登飞来峰》这首诗。这一年诗人年方三十,初涉宦海,年少气盛,雄心勃勃,借登飞来峰来抒发胸臆,寄托自己的远大理想和政治抱负。

     这是一首登高览胜之作。第一句飞来峰上千寻塔,八尺是一寻,千寻塔是极言塔高。第二句闻说鸡鸣见日升闻说,就是听说。作者说:我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这儿可以看见太阳升起。第三、四句写自己身在塔的最高层,站得高自然看得远,大千世界尽收眼底,无限景物一览无余,不怕浮云把视线遮住。我们且不要小看了这首登高游览的七绝,尤以三、四句气势夺人,高瞻远瞩,与唐朝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确乃千古名句,又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正反相合,一脉相承。王诗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而苏轼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得出片面结论,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三者各领风骚,都蕴含着深刻哲理,至今常被用作座右铭。

      王安石作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个进步的知识分子,他怀着要求变革现实的雄心壮志,希望有一天能施展他治国平天下的才能。所以他一登上飞来峰塔顶,就联想到鸡鸣日出时光明灿烂的奇景,通过对这种景物的憧憬表示了对自己前途的展望。他认为只有站得更高,才能不怕浮云遮眼,从而也才能把世间万物看得清晰透彻。不畏浮云遮望眼这句中的浮云,并不单指天空飘浮的云,在此作者其实是用典,以此来抒发自己的壮志。西汉的文人曾把浮云遮蔽日月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对贤臣进行挑拨离间,让皇帝受到蒙蔽。如陆贾《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唐朝大诗人李白也写过: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登金陵凤凰台》)的诗句,意思说自己离开长安是由于皇帝听信了小人的谗言。王安石却把这个典故反过来用,这得确是个性使然。他说:我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就是因为我站得最高。这是多么有气魄的豪迈声音!后来王安石在宋神宗时做了宰相,从理财整军两方面着手,欲富国强兵,颁布一系列新法。任凭旧党怎么反对,但他始终坚持贯彻执行新法,以至于被人称作拗相公。他这种坚决果断的意志,在这首诗里清晰地表露出了来。

     作为封建时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王安石之地位、襟怀虽与现代的我们不可同日而语,但登高望远这个道理古今却是相通的。以至于我们今天读其诗,依旧感到它在把握人生、观人辨事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它告诉我们,在错综纷纭的尘世中,要想清晰地发现、鉴别是非善恶,保持自我节操,同样需要升高一层来观察、思索。一是在人生顺风时要善于抵制权钱美色、灯红酒绿的侵蚀,要做到不为名所惑,不为利所动,不为色所诱; 二是在人生逆境时要经得起考验,即使是山穷水尽疑无路,也不能悲观失望,更不能犯傻。要想到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三是在日常生活中也不要被一些貌似前卫的潮流和风向所左右。因为当今世俗的诱惑实在是太多太多,不能盲目跟风,切忌人云亦云,东施效颦。对那些高速致富一夜成名的事,不羡慕,不攀比,不卑不亢。不管外界如何林林总总、花里胡哨,始终要有自己的底气和理性判断。保持自己的定力,不至于被这些眼前浮云所遮蔽。头脑清醒,量体裁衣,走自己的路,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

      自然,我这里所说的登高,也并非是叫人一定要到大自然中去攀爬登临,恰恰相反,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更是指人在精神层面所处的一种高度。当然,倘若你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机会,则自当是一种令人企羡的境界了。总之,凡事皆要登高望远,更要勇于拨开一时的遮眼浮云,超越所处局限,在人生的最高层界去展望和思考,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获得真知灼见。并在不断探索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得到身心的愉悦,在漫长的人生之旅中获得真理的享受。如此,方能洞悉世事,少些遗憾,步履坚定,活出自我。

 

 

 

      作者简介:王志成,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陕西作协会员。有《诗疗与养生》行世。

【打印此页】
汉中文化网 www.hzwhwang.com 版权所有    陕ICP备16010438号-1    网站编辑E-mail:bianji@hzwhwang.com    QQ:3477833007
陕公网安备 61070202000287号 号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文域名: 汉中文化.com  
汉中市互联网违法和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16-2226631